巴音郭楞州博湖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2012-03-14 巴音郭楞州博湖县统计局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博湖县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深入推进双语教育为重点,着力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努力普及高中教育,创造条件发展职业教育。2011年投入建设资金6189.88万元,新建校舍33720平方米,有力地推进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县有完全中学1所,小学5所,幼儿园6所。在校高中生927人、初中生1405人、小学生3072人、在园幼儿(含学前班)1735人。

全县共有县级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乡级文化站7个,文工团1个,模特队1个,少儿艺术团1个,文化市场稽查大队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9375册,其中:汉文各类藏书14601册(本年新增图书1200册),维文各类藏书482册,蒙文各类藏书402册;期刊杂志3890册。借阅图书、期刊总量为5279册/4427人次,其中:借阅图书量为956册/2265人次;借阅期刊量为4323册/2162人次;接待读者阅览人/次2632次;2011年新办理借书证为41人,换证为72人,退证为20人。清理、修补各类期刊杂志350册。

继续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步伐。完成新疆2套100瓦调频广播发射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调频广播实现了汉、维、蒙3套广播节目同步播出的目标任务。完成新疆大功率覆盖工程100米广播电视自立塔自立塔塔基建设选址、勘测及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加强和巩固“村村通大喇叭”工程,完成偏远分散52个调频广播网点的补点工作。调频广播自办节目由原来5小时增加到16小时,广播覆盖率达到99%。积极与自治区网络公司协作,使我县有线数字电视节目达到95套。与巴州联通公司合作,投资240余万元完成城镇有线电视双向网改造工程,开通广电宽带业务。全年共拍摄制作了860条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新闻和24部专题片,播出汉、蒙、维新闻稿件3500篇,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25场。自采新闻被中央台采用2条,新疆电视台采用67条,巴州电视台采用223条。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26个行政村卫生室,综合门诊部1个,13个个体诊所。全县拥有(编制)病床239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238人(执业(助理)医师113人,注册护士64人,药师(士)13人,技师17人,其他31人),乡村医生36人。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1%。

2011年共组织各项群众竞赛活动15次,参加的各阶层、各年龄段干部、职工、农牧民共12000余人次。举办第四届“信合杯”篮球比赛、第二十六届民族团结运动会等系列群众性竞赛、趣味活动;与教育局联合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举办第四届捕鱼节暨“信合杯”新疆博斯腾湖钓鱼大奖赛;举办了第四届捕鱼节系列体育比赛;组织博湖县射箭队代表巴州参加在吐鲁番举办的自治区射箭调赛获4枚银牌、1枚铜牌;代表巴州参加自治区年度射箭比赛共获6枚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举办博湖县第三届老年运动会;组织开展全县职工全民健身冬季环城长跑比赛。农牧区体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2011年争取到自治区“环天山万里体育长廊”建设工程,新建2个乡镇体育活动场。县乡二级成立各类各项体育协会13个。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资料显示:2011年末,全县域总户数19034户,总人口为61054人,比上年增加627人,增长0.9%,其中非农业人口18158人,占全县总人口29.7%。全县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2111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5.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县出生人口613人,出生率10.34‰,死亡率3.12‰,自然增长率为7.22‰,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100%。

全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8568元,比上年增加86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86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908人,失业保险3295人,工伤保险3917人,生育保险4287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7575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2375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174人。全县有7442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收缴基本医疗保险费1361万元,支付基本医疗保险费1001万元。征缴社会保险基金5128万元,较上年增长61%;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5314.32万元,较上年增长55%。认真落实解决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五七工、家属工、临时工等退休人员养老保障问题,全县919人符合规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494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行政事业单位人员64名,公益性岗位人员288名。城乡低保、大病医疗救助、农村特困户救助等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力为各族干部群众谋福祉,提高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工资津贴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待遇,解决离退休老干部、职工政策性补助。新建保障性住房任务977套(其中:廉租住房200套;公共租赁住房443套),改造城市棚户区334户。所有任务已全部落实,已开工977套(户),开工率100%。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7.4平方米。确定城乡抗震安居工程任务目标为1110户,累计新开工建设安居富民房1205户,完成计划任务的108%,竣工1110户,竣工率100%。

政法部门为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做出了贡献。2011年全县共立各类刑事案件121起,与去年同期下降0.8%,破113起,破案率93.4%。其中重大案件62起破46起,破案率74.2%。公安机关共抓获犯罪嫌疑人85人,打击犯罪团伙3个,抓获涉案人数13人,破案4起。全年公安机关共受理各类治安案件490起,与去年同期下降16.5%,共查结463起,查结率94.5%,共抓获违法嫌疑人130人。

十一、安全生产

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53起,死亡4人,受伤9人,直接经济损失43.0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上升51.5%,死亡人数持平,受伤人数下降10%,直接经济损失上升218.7%。死亡人数占自治州下达死亡指标的66.67%。未突破自治州死亡6人控制指标。全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2起,死亡4人,受伤9人,直接经济损失0.6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上升33.3%,死亡人数持平,受伤人数下降10%,直接经济损失上升58.3%。全县共发生火灾事故41起,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42.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上升57.6%,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持平,直接经济损失上升223.4%。全县未发生农机和工矿企业等其他各类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四项指标均持平

十二、环境保护

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达3868.8万元,城镇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5%。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523.37吨,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164.32吨,氨氮排放总量为64.91吨;均控制在排放总量计划内。对全县工业企业排污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整治,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0起,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25份,取得了一定成效。充分发挥环保12369投诉热线的作用,2011年累计受理环境投诉25件,环境投诉受理率、查处率、回复率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