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海宁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8.51%。,人口死亡率7.09%。,人口自然增长率1.42%。。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8.76%。年末户籍总人口663138人,其中,男性为326477人,女性为336661人;总户数183903户。 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3188元和1739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6%和19.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19458元和10534元,增长12.2%和17.0%。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衣着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2.2%和30.5%;农村居民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2.4%和32.9%。2011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均较上年有所下降,分别为29.64%和30.87%,分别下降0.04个百分点和0.60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6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67.38平方米。 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种劳动力交流专场91期,提供就业岗位14.21万个,举办各种再就业培训26期,1923人次得到了专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海宁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功能,年内共帮助6500名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908人。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全市登记失业人数49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5%。 全面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52万人,其中企业参保人数26.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9万人。收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0.6亿元,收缴失业基金0.9亿元,劳动保障部门为2.89万人次发放了失业救济金。稳步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15万人,其中大病统筹5.66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0个,床位2692张,收养1456人。社会救济总人数(包括低保人数)23000人。年末全市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709人,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1203人和6506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额1673万元。全市各类老年公寓(包括敬老院)收养社会老人累计756人。 年末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480个,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覆盖12个镇、街道。拥有社区服务中心12个,提供服务项目181个,共提供服务活动12.6万人次。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全市耕地面积为32946.75公顷,比上年增加0.08%。全市各类建设占用耕地305.45公顷,比上年增加102.5%。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新增耕地333.32公顷。 初步测算,全年全市总用水量3.43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68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0.35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0.4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0.82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0.14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04亿立方米;全市人均用水量516.6立方米。 城市建城区面积扩大到33.1平方公里,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2.33%。天然气利用工程全年完成管网敷设67.94公里,总长度达258.17公里。供水网络不断拓展,全年新增供水管277.84公里,全市总长已达589.84公里。全年实施城市污水管网工程43公里,全市总长度达472公里。城区路网更趋完善,市区新建道路13.1公里,面积28.6万平方米。道路总长229.81公里,总面积为501.2万平方米。 生态市建设成效明显。绿化造林面积不断扩大,2011年完成造林面积148.67公顷。至2011年底,建立起6个国家级生态镇、8个省级生态镇(已经实现海宁市全覆盖)、3个省级生态街道;有省级绿色医院2家、省级绿色饭店7家、省级绿色企业6家、省级绿色家庭22家、绿色社区42个(省级11个)、各类绿色学校75所(国家级1所、省级10所);海宁市级生态村105个(嘉兴级51个),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省级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各1个。全年共审批新、改、扩建工业性建设项目323个,计划环保投资6亿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170.5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9%。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削减目标任务。 “平安海宁”建设深入开展。2011年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为99.23%。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361起,比上年上升0.3%,死亡82人,上升5.1%,直接经济损失530.1万元,下降0.5%。其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36起,下降0.9%,死亡70人,与上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204.3万元,下降0.5%;发生火灾事故15起,直接经济损失45.3万元,与上年持平。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中部分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