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12 长治市统计局

长治市统计局

(2012年3月7日)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围绕建设全国最宜居最宜发展城市目标,着力转型跨越,推进“四化”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12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827.3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342.3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4:65.4:30.2调整为4.0:67.9:28.1。人均生产总值36425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折算为5640美元),增长14.9%。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9.1%。一般预算收入104.4亿元,增长34.0%。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76.1亿元,增长29.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52.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3.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7.5%,教育支出增长16.8%,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5.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1%。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8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5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6%;油料种植面积1.8千公顷,减少10.9%;棉花种植面积0.08千公顷,增长23.5%;蔬菜种植面积19.6千公顷,增长7.8%。

全年粮食产量148.5万吨,比上年增产10.0%。其中,夏粮5.1万吨,增产3.9%;秋粮143.4万吨,增产10.2%。油料产量0.29万吨,减产3.7%。蔬菜产量93.5万吨,增产15.0%。

全年肉类总产量7.42万吨,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猪牛羊肉6.16万吨,增长3.4%。禽蛋产量14.18万吨,增长23.7%。奶产量1.63万吨,增长17.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轻工业增长7.7%,重工业增长24.6%。产品销售率95.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全社会原煤产量1.04亿吨,比上年增长18.7%;焦炭产量1298.1万吨,增长17.8%;钢材产量408.6万吨,增长7.5%。

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13.8%,比上年提高7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744.7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实现利税303.2亿元,增长44.1%,其中实现利润192.0亿元,增长54.6%。亏损企业亏损额29.3亿元,比上年下降16.2%。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85亿元,增长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86.9亿元,比上年增长36.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29.0亿元,增长32.7%;第二产业投资414.7亿元,增长39.3%;第三产业投资243.2亿元,增长31.2%。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投资300.2亿元,增长22.7%;非国有投资386.7亿元,增长48.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3.8亿元,比上年增长64.1%,其中住宅投资42.5亿元,增长63.5%。商品房销售额42.3亿元,增长32.4%,其中住宅销售额为39.0亿元,增长39.7%。

五、能源

城镇能源工业投资中,煤炭工业投资161.6亿元,增长30.6%;电力工业投资37.5亿元,增长71.6%。全年共向省外运输煤炭3309.82万吨,比上年增长4.84%;向省外运输焦炭836.96万吨,下降0.79%。全市采区煤炭资源回采率达到81%。

六、国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3.5亿元,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7.5亿元,增长12.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86.6亿元,增长17.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4.4亿元,增长16.5%。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5%,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9.8%,服装类增长16.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4.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8.9%。

全年进出口总额778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9.9%。其中,出口4809万美元,增长11.8%;进口73073万美元,增长122.7%。

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家;合同利用外商投资2034.71万美元,下降8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716.67万美元,增长4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民航客运量41.2万人,比上年增长5.37%,旅客周转量36752万人公里;货邮运输量2900吨,货邮周转量258.68万吨公里,运输总周转量523.29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3476.21万人,比上年增长1.3%,旅客周转量23.07亿人公里;货运量5598.75万吨,比上年增长2.97%,货物周转量78.84亿吨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40.41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3.5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8.19%,其中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22.36万辆,增长16.94%。民用轿车保有量12.73万辆,增长26.7%,其中私人轿车10.93万辆,增长30.7%。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2亿元,下降17.23%;电信业务总量20.9亿元,增长26.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2.8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4.98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7.8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29.68万户。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小灵通用户总数达到293.3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87.5部/百人。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累计达37.13万户,比上年增长24%。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80.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95%;国内旅游总收入124.8亿元,增长40.59%。全年入境人数10.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45%。其中,外国人5.91万人次,增长20.79%;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4.34万人次,增长22.36%。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人数10.24万人次,增长21.45%。旅游外汇收入2285.17万美元,增长38.94%。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74.2亿元,比年初增长17.6%;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571.8亿元,增长17.5%。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30.8亿元,比年初增长23.1%;其中个人消费贷款19.8亿元,增长26.2%。

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21家。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9.09亿元,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9.08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0.82亿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97亿元;车险业务保费收入7.23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16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2.88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0.45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0.56亿元;车险业务赔款3.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