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友谊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2-03-12 双鸭山市友谊县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促增长、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城乡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6044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19664万元,增长16.3%;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152026万元,增长27%;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88755万元,增长9.2%。三次产业构成为33.2∶42.2∶24.6。人均生产总值2873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966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3%。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0610万元,增长18.1%。

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全年总作物总播种面积116168公顷,粮食总产量完成961078吨,增长12.4%,创历史最高纪录。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水稻种植面积58333公顷,增长17%,产量542266吨,增长24.5%。大豆种植面积10526公顷,下降55.5%,产量27907吨,下降59.2%。

年末森林总面积19091公顷,增长0.6%。全年人工成林面积12314公顷,防护林面积9969公顷,零星植树21.8万株,苗木产量100万株。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250吨,比上年增长25.8%。禽蛋产量3603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牛奶产量3891吨,同比下降6.7%。

全年水产品产量1141吨,比上年增长23.2%。其中,淡水产品产量1098吨,增长22.7%。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72483千瓦,比上年增长33.8%。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844台,增长19.9%,小型拖拉机3597台,增长11.2%,排灌动力机械3493台,增长10.3%,联合收获机1026台,增长29%。

年末农药施用量630吨,增长2.8%。化肥施用量42818吨,增长6.2%。农田塑料薄膜使用量376吨,下降7.2%。其中地膜使用量154吨,下降13.9%。地膜覆盖面积3905公顷,下降36.2%。有效灌溉面积59722公顷,增长16.7%。

三、工业

全年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3126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66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50617万元,增长29.9%,实现利税18013万元,增长65%。年末已入库规模以上企业10家。

全年电业总产值11036万元,增长16.6%。全社会用电量24354万度,增长1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投资项目63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7304万元,比上年增长39.2%。年末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7个,到位资金295705万元,增长3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87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095万元,增长11.6%。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71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23725万元,增长18.1%;乡村零售额23836万元,增长20%。

六、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0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5%。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686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

全年公路货运量114万吨,增长9.6%;货物周转量9541万吨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108万人,增长8%;客运周转量12384万人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681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93万元,增长15.4%;电信业务总量5488万元,增长10.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0143户,比上年末下降1.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6279户,比上年末增长8.9%;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211户,增长10.5%。

全年接待境内外旅游者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00万元。年末有2星级宾馆2家;共有12个旅游景区、景点,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3个,2A级旅游景区1个,设计开发了11条旅游线路。

八、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7%。从调查的八大类商品看,呈“六升二降”态势。食品类价格上涨9.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5%;衣着类价格上涨2.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3.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4.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4.5%;居住类价格上涨13.8%。

九、财政、税收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9866万元,增长15.3%,其中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44万元,比上年增长37.1%。

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59135万元,增长15.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4578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在总支出中,教育支出14326万元,增长4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961万元,增长20.7%;医疗卫生支出3388万元,增长25.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677万元,增长63.2%;交通运输支出3015万元,增长12.4%。

全年国地两税部门完成税收总收入17977万元,同比增长40.8%,其中国税完成3935万元,增长59.7%,地税完成14042万元,增长36.3%,其中建筑业营业税4204万元,增长50.3%。

十、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6722万元,增长1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4713万元,增长6.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1060万元,增长9%。

十一、科学技术和教育

201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946万元。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24人,其中研究与实验发展(R&D)人员137人。各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6个。全年专利申请6件,比上年增长5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件,增长100%;授权专利3件,增长33.3%。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个,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1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高新技术产品1项。

全年拥有中小学及幼儿园40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6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4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年幼儿园在园幼儿839人。普通小学招生460人,在校生3476人,毕业生774人。初中学校招生764人,在校生2340人,毕业生981人。普通高中招生429人,在校生1171人,毕业生355人。教职工1864人。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1年末,全县拥有群众文化机构15个。其中,文化馆1个,剧场1个,乡镇文化站1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8000册。博物馆1个。参加双市文艺汇演,选送的6个文艺节目中2个获一等奖、3个获二等奖、1个优秀节目奖。其中原生态歌舞剧《挹娄古韵》成为双市地区优秀剧种。全年举办文艺汇演29场。年末有线电视用户9352户,收视费3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