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户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11 西安市户县统计局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切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建强创佳”为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全年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同步提高,教育和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县各项经济预期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继续扩大,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初步统计,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5亿元,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14.57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6.61亿元,增长14.3%。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23.9:51.5:24.6演变为21.1:54.3:24.6。

市场物价总水平略有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2%。其中:食品类、衣着类下降0.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4.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下降2.1%。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8%,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2%。

就业规模保持稳定,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37625人,年末实有下岗职工660人,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245人实现了再就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2023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1082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0.1%,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1042万元,比上年增长18.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比较缓慢;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适应能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较慢,占县域经济总量偏低。

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在调整中发展。县乡两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和引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疏菜业、畜牧业产业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村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212万元,较上年下降2.8%。粮食生产受播种面积减少和自然灾害双重因素的影响,总产有所下降;疏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品种增加;全年造林面积3733公顷,比上年增长47.5%;猪、羊及大家畜存栏数有所增加,奶、肉产量有所增长;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87公顷,比上年下降11.2%。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及畜禽存栏情况如下: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9.2万千瓦,比上年增3.7%;有效灌溉面积32730公顷,与上年持平;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20866吨,比上年增长1.4%;农村用电量14207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7%。

工业及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按隶属关系分,中央、省属工业总产值8.49亿元,增长1.7%;县办工业总产值4.37亿元,增长21.2%;乡镇工业40.14亿元,增长22.4%。按规模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41亿元,增长23.4%,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35.59亿元,增长17.4%。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4905万元,比上年增长38.0%;利润总额2355万元,增长119.1%,实现税金3952万元,增长30.9%。产销衔接进一步趋好,工业产品销售率96.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3.8%,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84次,加快0.61次,全员劳动生产率25379元,比上年增长32.3%。

建筑市场不断规范,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全县建筑企业全年施工项目50个,竣工项目35个,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固定资产投资及城乡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2年,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投资组织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大了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31万元,比上年增长17.0%。若不考虑农村集体及私人建房投资,完成投资33317万元,增长18.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2666万元,增长27.1%,更改投资9150万元,增长3.7%,商品房投资1501万元,增长8.8%。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分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582万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330万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4405万元。

城乡建设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城区路灯改造、绿化工程、沣京路与六号路转盘工程、余下中心街改造工程、西北排水渠涝河出水口加固工程如期完成,古槐广场建设工程全面竣工,人民广场建设工程进展顺利;西户高速公路平原段、省道107环山旅游路一期工程、户祖路拓宽改造工程建成通车,朱雀、太平森林公园旅游道路改建工程基本竣工;小学危漏校舍改造基本完成,沣京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市场消费稳中见旺。在全县消费品市场中,批发零售贸易业依然占主导地位,餐饮业经营看好,增势领先。新型经营业态充满活力,超市和家电连锁起市销售增势强劲。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623万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45341万元,增长5.3%,餐饮业8848万元,增长11.7%。对外贸易有所发展,外向型企业及产品品种进一步增加。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值72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9%。招商引资较快增长。全年共签定招商引资合同项目58个,落实项目22个,实际利用内资1.45亿元,增长18.3%,合同外资额2357万美元,增长109.9%,实际利用外资208万美元,增长40.5%。

公路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客货运输量平稳增长。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1016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2%,货运量222万吨,比上年增长8.8%;旅客运输周转量2031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8%,客运量889万人,比上年增长5.7%。邮电业务较快发展,新兴业务增势强劲。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总收入6044万元,比上年增长4.6%。年末市话和农话交换机总容量74484门,比上年增长1.5%,城乡居民电话装机80459部,比上年增长29.2%,城乡电话普及率每百人14.3部,比上年增加3.2部。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338户,比上年增加235户,数字用768户,比上年增长118.2%。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58.8万人,比上年增长14.2%,旅游业总收入2890万元,比上年增长13.3%。

金融、保险业

金融形势稳定,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7850万元,比年初增长21.6%,贷款余额174486万元,比年初增长5.7%。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52568万元,现金支出893548万元,现金净投放40980万元,比上年增长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