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户县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全县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县委十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建设三区四带,培育五大经济支柱”,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顺利完成“九五”计划。 一、综合 2000年,全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格局,结构与效益进一步改善。据测算,全年实现县属国内生产总值29651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53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3256万元(工业增加值181256万,建筑业增加值1200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0718万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7.7:65.2:17.1,一、二、三产业分别较上年增长0.4%、19.2%、11.3%。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50%以上。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年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商品零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下降0.1%,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升0.1%。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发展速度趋缓,优势产业不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工业企业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部分企业效益不高。 二、农业 2000年,全县各级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各类基地建设步代加快,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大棚蔬菜推广面积207.4公顷;苗木花卉产业迅速发展,全县育苗总面积达177公顷,2000年新增面积142公顷,全县花卉总面积27.4公顷,较上年增长1倍多;在水果生产方面苹果园面积压缩,优质弥猴桃、葡萄等面积稳定增长。苹果园面积较上年减少36.4%,弥猴桃和葡萄面积较上年增长22.1%和9.4%,分别达994公顷和210公顷。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502万元,较上年增长5.41%。 其中:农业产值60927万元,增长6.84%;林业产值823万元,下降16.26%;牧业产值23329万元,增长3.13%;渔业产值423万元,增长13.76%。 粮食生产在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仍获较好收成。粮食总产量300973吨,比上年增长0.26%,其中:夏粮125000吨,增产2.84%;秋粮175793吨,下降1.49%。 全年水果总产量5.43万吨,较上年增长2.8%,肉类总产2.08万吨,较上年增长2.34%,蔬菜总产量20.22万吨,较上年增长4.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0年,我县工业生产呈现产销两旺的可喜局面。全年县属工业增加值181256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全年县属工业总产值1071650万元,增长23.30%。其中县办工业37162万元,增长8.75%;乡镇工业1034488万元,增长23.98%。私营和个体工业产值达330390万元和599210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4.40%和25.02%。工业产销率达101.15%,较上年提高5.2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高。“九五”期间我县工业企业面向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加快,采取改组、兼并、租赁、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使一大批企业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具体形式,大多数企业改制后通过技术改造、加强管理,经营状况开始好转,盈利水平逐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转机,2000年更是大幅增长。全县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36户(其中乡镇17户),较上年增加3户,共完成产值54980万元,同比增长11.13%,增加值15359万元,增长12.29%。实现利税4537万元,同比增长56.83%,其中:税金3216万元,增长34.79%;利润总额1321万元,增长1.61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6.42%,较上年提高6.89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2.73%,提高6.9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2.16%,下降0.2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2.67%,提高1.5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101.15%,提高5.2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09次/年,加快0.12次/年;资产负债率为77.77%,上升1.2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622元/人,较上年增长24.12%。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亿元,较上年增长7.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0年县委、县政府继续把增加投资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举措,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首次突破两亿元大关,是“九五”期间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城乡集体及私人投资)完成20247万元,增长142.5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8077万元,增长76.86%;更改投资11964万元,增长3.19倍;房地产开发投资206万元,较上年下降77.75%。 2000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呈现的主要特点: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使我县的投资硬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南北九号路完成投资900万元,电网改造投资完成5870万元,电信局更新接入网设备及交换电源设备投资3700万元,城区道路改造等市政工程完成投资503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投资456万元。二是改善旅游设施水平的投资进一步提高。朱雀森林公园和太平森林公园完成投资954万元,重阳大殿修葺一新,完成投资380万元。三是县办两户中型工业企业新上生产线,规模与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扩张。县优势企业京西制药厂新上克拉霉素生产线完成投资3000万元,年新增生产能力4000万瓶大输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大输液生产基地,县纸厂瞄准市场投资700多万元上两条新闻纸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1.2万吨。 五、商贸和旅游业 2000年,国家继续采取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积极政策,我县市场进一步繁荣,特别是县外商业资本的介入,“丽姿”、“海新”两家超市的相继开张,为广大消费者创造了一个感受全新购物理念的理想场所,激活了购买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4619万元,比上年增长12.6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42836万元,增长13.78%,餐饮业7611万元,增长7.03%。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19161万元,与上年持平。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受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上扬等因素的影响,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全年零售总额达10510万元,增长46.36%;非公有制经济稳定增长,占零售总额的比重达61.3%。其中私营经济零售额4686万元,增长13.9%;个体经济34916万元,增长10.04%。 外向型企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外贸出口额5370万元,较上年增长11.34%。招商引资成就显着,全年共签定引资项目50个,其中外资项目5个。引进合同资金4.9亿元,实际进资7050万元。合同外资1190万美元,实际进资额209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