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绥江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绥江县统计局 (2012年3月9日) 2011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移民工作中心,突出“1125”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城乡展现新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91亿元,同比增长15.1%。人均生产总值9654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同比增长28.41%。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78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6.19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3.33亿元,同比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94亿元,同比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3:42.1:40.6。 二、农业 2011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分别达到1.6亿元、0.5亿元、2.2亿元、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4%、6.6%、27%。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68183.2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9432吨。全年累计造林造竹44200亩,采伐竹材3万吨,木材0.18万立方米。实现大牲畜年末存栏1028头,年内出栏215头;生猪存栏76553头,出栏129080头;羊存栏9722只,出栏11774只;家禽存栏239613只,出栏522948只。全年鱼产量862吨。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一是基础设施方面,完成项目总投资97万元。新建南岸镇南岸村黄龙自然村果园区乡村公路2公里;新建板栗乡板栗村上街自然村、油房头自然村和双河村的黄家院子人行驿道共计3500平方米,关口村的高洞子自然村人行驿道1000米;改造板栗乡板栗村下坝自然村板阴(板栗村-阴山沟)乡村公路2公里;二是村容环境整治方面,完成项目总投资38.6万元。在南岸村的下木槐自然村街道两旁公共场所铺设路沿砖1300平方米及对街道进行绿化。新建板栗乡板栗村的上街自然村、油房头自然村、南岸镇南岸村的下木槐自然村垃圾池7件150立方米以及关口村的高洞子自然村80立方米的垃圾场;三是文化阵地建设,完成总投资30万元。新建板栗乡板栗村下坝自然村100平方米文化活动场所(片区党员活动室)。新建关口村铁拱凹自然村12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场所(片区党员活动室);四是产业发展方面,完成总资投17.5万元。在板栗乡双河村黄家院子自然村搞特色(孔雀)养殖,引进种孔雀30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82129万元,同比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404万元,同比增长15.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煤产量115万吨,同比增长0.88%,砖产量12055万块,同比增长44.93%,水泥产量45万吨,同比增长80%,发电量376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6.39%,售电量1568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3.88%。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得到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594万元,同比增长27.09%,利润2814万元,同比增长40.14%。 建筑业整体实力显着提高。建筑业总产值达241288万元,同比增长169%,年末建筑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6948人,同比增长372%,实现利润12411万元,同比增长224%。年末拥有建筑施工企业13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5亿元,同比增长38.9%,其中城镇完成投资20.98亿元,同比增长40.4%,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1.78亿元,同比增长65.5%。 五、商贸服务业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45.1万元,同比增长2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29953.2万元,同比增长18.5%;住宿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1591.9万元,同比增长36.2%。县以上30477.4万元,同比增长24.8%;县以下11067.7万元,同比增长18.2%。 六、交通运输业 交通事业成绩显着。年末全县道路通车总里程已达555.61公里。全社会客、货运输量较快增长,其中客运周转量11542.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36.96%;货运周转量1740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8.76%。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当年完成投资11.74亿元。完成四方桥、马掌坝桥、杉木沟桥和蓝湾桥等交通工程建设;云川金沙江大桥、绥水二级路、罗汉坪水库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新建改造农业、良绍等乡村公路。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65.9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772万元,同比增长66.05%。全年财政支出8.36亿元,同比增长47.56%。民生支出得到重点保障,全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6903万元,同比增长129.41%。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分别为539万元、7284万元、14320万元和963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05%、44.61%、47.92%和15.77%。 银行存贷款平稳增长。2011年底我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8.1亿元,同比增长51.67%。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16.3亿元,同比增长56.9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9.6亿元,同比增长42.8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7亿元,同比增长11.68%。 保险收入较快发展。2011年实现保费收入3585万元,同比增长15.83%,保费赔付支出金额737.9万元,同比下降五点一五个百分点。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不断发挥科技项目的示范和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对绥江县金龙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申报的《胜利村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绥江县金银花种植技术协会申报的《农业村优质金银花无公害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等21个科技计划项目予以立项,安排科技经费137.8万元。加大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做好产品的外观设计,申报了绥江农特产品竹荪、绥江品芋、小花生的外观设计专利。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拥有普通中学9所,在校学生7684人,专任教师531人;小学73所,在校学生13864人,专任教师898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447人,专任教师65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30.5%、99.66%、60%,“两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教育质量再创新高,高考上线577人,上线率97%,其中高考一本上线87人。学科竞赛再攀新高,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54个。 九、文化和卫生 加快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全县共有县级艺术团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5个,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9个,图书馆藏书量5.05万册,35个村(社区)建立农家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