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峨山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11年全县累计完成辖区内财政总收入76497万元,比上年增收2197万元,增长3.0%,上划中央“两税”收入达16823万元,同比下降14.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8621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地方财政支出总量实现新的跨越,突破9亿元大关,完成91567万元,比上年增支8315万元,增长10.0%,地方财政收入增速高于支出增速2.0个百分点,财政运行良好,但收支矛盾仍然突出。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保持快速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98133万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储蓄存款余额达233684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各项贷款余额为247438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存贷比为62.1%,比上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4323元,比上年12446元增1877元。 2011年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7031万元,比上年增长17.7%,支付各类赔款金额3247万元,比去年增长1.0%,赔付率达46.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显着改善,教育改革稳步推进,较好地完成了“两基”迎国检任务。2011年全县有普通中学11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9所;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其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高中1所;有小学42所,其中:完全小学41所,教学点1个;有幼儿园(班)15个,其中:公办幼儿园2个,民办幼儿园12个,地方企业办1个。在校中小学生及在园幼儿共27798人,比上年减少847人,其中:初中在校7032人,高中在校3979人,职业高中在校1179人,小学在校12327人,幼儿园(学前班)在园3281人(其中:在园幼儿1735人,学前班1546人)。全县共有专任教师1913人,比上年减少17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763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84人,小学专任教师976人,幼儿园专任教师90人。学前3年儿童入学率78.51%;小学入学率为99.6%,小学辍学率为0.39%;初中入学率99.01%,初中辍学率为1.98%。高考上线率为93.13%,比去年下降5.12个百分点。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新建校舍面积17072平方米,排除危房4064平方米。中小学校园占地面积75.0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28.31万平方米。 科技发展方面,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综合科技实力为目标,全面推动县域科技进步。2011年,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6项。组织实施的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0项,新增3项,其余7项为连续项目。2011年全县专利申请数9件:其中发明2件,实用新型为1件,外观设计6件。专利授权数15件:其中发明1件,实用新型4件,外观设计10件。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年初申报2010年科技成果奖励3项,获市级奖励1项,获县级奖励2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争创特色、挖掘潜力,努力推进彝文化品牌优势化,着力打造彝祖文化、花鼓舞文化、火文化三大优势品牌。今年是峨山彝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我县紧紧围绕“民族团结铸丰碑,科学发展创辉煌”的主题,在相关部门精心策划下,有序的组织开展了大型文艺演出《花舞彝山》、迎宾晚会《同胞共聚?舞动彝乡》、民族民间山歌赛、民族民间文艺展演和篝火晚会等,向广大群众和来宾献上丰富的文化盛宴。积极创作贴近“三农”和凸显民族特色的文艺精品,采取“文化下乡”、“免费电影放映”、“公共图书馆及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等形式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以文化艺术的形式向农村群众宣传政策、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支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繁荣成果。2011年农村电影管理站免费放映广场电影150场,免费放映农村电影883场,观看群众近13万人次,免费放映走进易峨高公路峨山段5个合同段,放映电影6场,观看人数近千人次,受到了广大建设者的欢迎。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后,塔甸老龙洞人类遗址和大龙潭塔克冲大庙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填补了我县没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空白。完成“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彝族花鼓舞)之乡”的申报工作,已通过了文化部的公示。全县基本完成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广播、电视通播率达到100%,广播综合覆盖率为97.3%,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7.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1.4%。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数151个,馆藏档案卷89264卷和69406件,开放档案全宗数31个,开放档案案卷3052卷。 攻坚克难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就医条件,巩固和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爱国卫生工作。2011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共有131个,其中县级直属医疗卫生机构6家、乡镇卫生院8个、村(居)卫生所75个、民营医院2家、个体诊所31个、厂矿与学校医疗室9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9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23人。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际参合118371人,比上年119378人减1007人,参合率达97.28%。全年共补偿23.74万人,受益率达200.6%,共减免补偿资金2574.25万元,其中:住院平均每例补偿1537元,比上年1145元增392元,实际补偿比达50.8%,比上年的38.1%提高12.7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稳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举行了“迎县庆、新起点、新高峰”2011年元旦环城赛、“迎县庆促和谐‘三八’节健身操比赛”、“迎县庆、强体魄、促和谐”庆“五一”职工拔河比赛等。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第一个生态彝族自治县”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切实巩固、完善、提高我县8个云南省生态乡镇的创建成果,打牢生态县建设基础;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活动,组织双江、小街街道办事处和塔甸镇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小街街道办事处和塔甸镇已通过代表国家环保部的省级专家组现场核查,并通过了上报国家环保部前的公示。 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和宣传工作力度,努力推进污染减排、重金属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以“七彩云南?峨山保护行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环境保护成效明显。一年来,共出动监察人员1944多人次,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38起,接到各类环境污染投诉案件21起,受理投诉做到调查率100%。 安全生产工作紧紧围绕“杜绝重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实现指标控制”的目标,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监管。2011年全县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工矿商贸企业中发生一般安全生产事故2起,死亡2人;煤矿企业发生1起,死亡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