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04 北京市统计局

三、水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水资源:全年水资源总量24.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全市总用水量3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4%。其中,生活用水15.6亿立方米,增长5.8%;工业用水5.2亿立方米,增长2.8%;农业用水11亿立方米,下降3.3%。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22.5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37%。

环境:全市污水处理率为82%,其中城六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5%,分别比上年提高1个和0.5个百分点。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根据垃圾产生量计算)为98.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8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8.4%,与上年持平。

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林木绿化率达到5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生产安全、火灾、铁路交通、农业机械死亡事故977起,死亡1089人。与上年相比,事故减少85起,死亡人数减少87人,分别下降8%和7.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68;道路交通每万车死亡人数为1.85人;工矿商贸从业人员每10万人死亡人数为1.04人;煤矿无死亡事故。

四、城市建设

道路建设: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1319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12公里,增加9公里。城市道路里程6380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5公里。

公共交通:年末全市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740条,比上年末增加27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5条,增加1条。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长度19338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95公里;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372公里,增加36公里。公共电汽车运营车辆21575辆;轨道交通运营车辆2586辆。全年公共电汽车客运总量49.9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1%;轨道交通客运总量21.8亿人次,增长18.2%。

公用事业:全年自来水销售量9.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其中,生产运营用水1.2亿立方米,下降2%;居民家庭用水4.7亿立方米,增长3.1%。

北京地区用电量达到82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其中生产用电677亿千瓦时,增长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44.7亿千瓦时,增长3.9%。

全年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41万吨,与上年持平;天然气供应总量(不含燕山石化)73亿立方米,增长1.4%。年末共有燃气家庭用户64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1%;其中天然气家庭用户474万户,增长4.2%。全市燃气管线达到1.7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8%。

全市集中供热面积4.7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9%。

五、农业、工业和建筑业

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4万公顷;粮食产量121.8万吨,增长5.3%。

表4 2011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121.8 5.3

蔬菜 万吨 296.9 -2.0

肉类 万吨 44.4 -4.0

出栏生猪 万头 312.2 0.1

出栏家禽 万只 10736.7 -8.9

禽蛋 万吨 15.1 持平

水产品 万吨 6.1 -3.4

牛奶 万吨 64.0 -0.2

干鲜果品 万吨 87.8 2.8

全市农业观光园1300个,比上年减少3个;观光园总收入21.7亿元,增长22%。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8396户,比上年增加417户;民俗旅游总收入8.7亿元,增长18.2%。种业收入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已利用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实现收入45.6亿元,增长11.9%。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039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和10.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4106.1亿元,增长8%。其中内销产值12591.2亿元,增长9.6%;出口交货值1514.9亿元,下降3.3%。产品销售率为99.04%。

表5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指标 比上年增长

工业增加值 7.3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5.9

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3.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0.5

医药制造业 27.2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6.0

通用设备制造业 13.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7.4

专用设备制造业 7.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0.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3.3

表6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62.8 -2.2

原油加工量 万吨 1103.1 -1.8

乙烯 万吨 89.6 -6.8

金属切削机床 台 19530 20.1

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 台 12537 35.8

汽车 万辆 150.5 0.1

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 万辆 67.1 7.8

集成电路 亿块 32 9.6

显示器 万台 851.4 -2.2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1083.7 15.7

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 万台 25962.3 -5.2

饮料酒 万千升 187 1.2

其中:啤酒 万千升 164.8 0.1

乳制品 万吨 58.6 6.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3.6%,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646.8亿元,增长17.7%。从利润较大的行业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242亿元,增长9.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212.9亿元,增长26.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93.8亿元,增长39.3%;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73.2亿元,增长25.1%;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69.5亿元,增长6.5%;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64.6亿元,增长27.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缴税金856.5亿元,增长10.4%。

建筑业: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05.4亿元,比上年增长3%。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0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本市完成2316.2亿元,增长20%;外埠完成3724.5亿元,增长14.1%。本年新签合同额7646.8亿元,增长9.7%。

六、新产业

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03.1亿元,增长12.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与上年持平。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795.3亿元,增长16.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