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德城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德州市德城区统计局 (2005年3月18日) 2004年,广大干部群众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德城精神,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紧紧扭住“四突破、三加强”七项工作重点,牢固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心工作,用心落实,在宏观调控中抓机遇,在克服困难中加快发展,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各项改革全面深化,结构调整绩效显着,取得了重大成就,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出“总量扩张、速度加快、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活力增强、后劲倍增”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区形象得到新的提升,为顺利完成“十五”计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赶超全市经济先进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量和增速再创历史新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9.19亿元,比上年增长22.7%(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连续两年超过20%,是八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人均GDP达到29903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4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24.44亿元,增长3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81亿元,增长18.7%。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由上年8.5:47.8:43.7调整为8:49.7:42.3。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上升,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下降,表明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小,工业化水平低,外向度不高,财政支撑能力较弱,土地、资金、能源要素制约日益突出,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仍然比较严峻。 二、农业 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2004年,全区认真落实农业税降点和粮食直补政策,农民减负走在全市前列,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农产品价格稳定上升,农业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0亿元,增长3.2%,其中农业3.50亿元,增长-4.37%;林业0.04亿元,增长11.50%;畜牧业2.21亿元,增长-1.19%;渔业0.09亿元,增长-5.11%;农业服务业0.56,增长211.11%。粮食生产实现单产、总产“双增收”。 林业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林业“四大工程、两大亮点”,全年植树造林面积439.8公顷,增长118.8%;植树20万株,增长-25.9%;幼林抚育860公顷,当年育苗60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3528.6公顷,增长20.1%;森林覆盖率为23.9%,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畜牧业发展良好。2004年,全区肉类总产量14799吨,增长-4.56%,其中猪肉6841吨,增长-11.58%;禽蛋总产量17660吨,增长-1.47%;牛羊奶产量14074吨,增长16.71%;猪年末存栏7.3万头,增长-13.75%,出栏9.13万头,增长-11.62%;羊年末存栏2.52万只,增长1.20%,出栏2.71万只,增长7.97%;大牲畜年末存栏2.44万头,增长0.49%,其中奶牛0.33万头,增长9.16%;家禽年末存栏234万只,增长-6.95%,出栏562.6万只,增长2.67%。 水产品生产稳定提高。年末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301公顷,淡水水产品产量1500吨。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4年,全区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12.33万千瓦,增长0.85%,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4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799台,增长2.19%;联合收割机81台,增长3.85%;农村用电量2260.6万千瓦时,增长1.85%;全年化肥施用(实物量)2.91万吨,增长-1.36%;塑料薄膜使用量351吨,增长19.80%,地膜覆盖面积5199公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9457公顷,其中机耕地面积9457公顷。全年配套机电井达到1139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29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17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达到6.55千公顷。年末,全区127个村,村村通公路,通电话户数15128户;自来水受益村123个。 三、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我区大力实施“611”工程,全力扶持骨干企业,加大技改力度,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年末全区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61.7亿元,比上年增长29.89%,实现工业增加值19.4亿元,比上年增长31.9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实现工业增加值15.20亿元,增长45%。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24亿元,增长12.4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08%;全区工业用电量53697万千瓦时,增长4.7%。 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工业整体效益水平大幅提高。200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46.24亿元,产销率为99.01%。从经济类型看,集体和其他经济完成销售产值分别为5.25亿元、40.99亿元;产销率分别为96.02%、99.4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1.50亿元,增长62.9%;实现利税5.63亿元,增长61.8%;利润3.18亿元,增长80.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9.52%,比上年提高21.3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47.3%;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7.91%;资产负债率(逆指标)为66.42%;成本费用利率6.59%;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87575元/人,比上年提高16.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5.53次。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4年,全区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清理工作,在保持投资适度规模和增幅的基础上,投资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市场取向渐趋一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较上年增长52.83%。其中城镇投资完成32.61亿元,增长55.47%;农村投资完成4.39亿元,增长35.73%。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4年,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186个,到位资金18亿元,其中引进总投资5000万元的项目35个,过亿元的项目29个。福盛钢铁、格瑞德空调、克代尔啤酒、中原纺织等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营业,金路建材、永润发食品等一批项目建设顺利,并取得积极进展,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 建筑业效益持续提高。2004年建筑企业组织结构逐步向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相结合的方向调整,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7791万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171万元;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5045元/人;全区具有五级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5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