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4-29 宜春市统计局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46亿元,同比增长4.2%。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3.35亿元,增长34.33%,竣工产值71.36亿元,同比增长28.44%,竣工率达76.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自主投资热情高涨。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79.46亿元,同比增长3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其中,非国有投资687.2亿元,增长34.2%,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4.2个百分点,对总体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7.4%。在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增长30.7%,占本年资金来源的比重达75.4%。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重大项目总数达217个,其中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1个。在建项目240个,竣工项目144个,累计完成投资额328亿元。宜春明月山机场、靖安洪屏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基础工程加快推进,杭长客运专线、宜春汽车客运总站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昌铜高速昌奉段竣工通车,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建设在全省率先集中开工。

房地产市场出现降温。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市场由上半年的热情高涨转变为下半年的等待观望。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0.8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商品房竣工面积26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8%,商品房销售面积269.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商品房销售额91.5亿元,增长40.8%。

五、国内贸易和服务业

消费市场繁荣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76亿元,同比增长18%,扣除零售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7%。按消费区域分:城镇零售额245.49亿元,增长19.2%,乡村零售额64.27亿元,增长13.7%。按行业构成分: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分别为73.64亿元、200.37亿元、2.13亿元和33.62亿元,分别增长22%、16.2%、41%和19.1%,零售业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比重达64.7%,零售业的龙头作用明显。

热点商品销售旺盛。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家具类零售额0.39亿元,增长41.1%,汽车类零售额11.06亿元,增长17.1%,金银珠宝类零售额0.71亿元,增长47.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3.03亿元,增长16.3%。

服务业发展方兴未艾。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5.19亿元,同比增长11%,增幅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37.06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税收60.58亿元,同比增长32.8%,占税收总收入达到45.77%,成为财政增收的重要力量。年接待旅客总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86.5亿元。

六、对外经济

外向型经济再创佳绩。全年进出口总额11.45亿美元,同比增长73.5%,其中:出口总额10.04亿美元,同比增长80%。奉新金源纺织和庆丰包装分别在香港和加拿大成功上市,实现我市企业在境外和国外上市的历史性突破。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31亿美元,增长19.2%,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137个。锂电新能源产业累计签约项目121个,其中10亿元以上24个,实际进资超过40亿元,已进资、动工、投产企业超过70家。

七、城市建设

城建“三年大会战”纵深推进。全市中心城区在建项目69个,竣工项目48个,累计完成投资额177亿元。据城建部门统计,建成区面积达5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42.7%,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加快了宜阳路、袁河路沿线改造和袁山东大道、钓台路、广场、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锦绣大桥、芦洲大桥相继通车,迎宾馆、广汇国际家具城等相继开业,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袁州新城、袁州大厦等相继开工。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围绕建设“森林宜春”“最佳宜居城市”目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56.97%。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面投入使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江西省生态园林城市”的称号,并蝉联“中国休闲城市”和“最佳休闲养生城市”称号,靖安九岭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八、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全年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5903.49公里,等级公路里程11494.94公里。公路汽车客运量7539万人,增长24.57%,旅客周转量37.1亿人公里,增长19.14%。公路、水路货运量13244.3万吨,增长23.14%,货物周转量345.7亿吨公里,增长23.61%。民用汽车拥有量20.56万辆,增长23.78%。

邮电通信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业务总量)17.62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业务总量)2.27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5.35亿元,增长3.72%。固定电话用户60.35万户,其中住宅电话56.86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0.73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228.63万户,增长9.4%,移动电话普及率40.65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3.86万户。

九、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208.02亿元,比年初增加218.86亿元,同比多增10.85亿元,较年初增长22.1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94个百分点,从存款结构看,存款增长主要基于单位存款增长较多,同比多增9.55亿元。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596.27亿元,比年初增加91.38亿元,同比少增12.65亿元,比年初增长18.10%,从贷款结构看,短期贷款占比上升,中长期贷款占比下降,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68.27亿元,同比多增24.91亿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8.05亿元,同比少增35.91亿元,短期贷款余额占比由上年末的43.78%提高至48.17%,短期贷款新增占比由上年末的41.68%提高至74.71%

保险市场稳健发展。据宜春市保险行业协会统计,宜春现有22家保险公司,财产、人寿保险各11家,从业人员10025人。县市区机构105家,其中:财产保险49家,人寿保险56家。乡镇机构151家(含城区服务部),其中:财产保险2家,人寿保险149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8.02亿元,同比增长1.3%。全年赔款支出58515.99万元,其中财产险54565.69万元,人寿险3950.3万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市新、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4所,增加学生容量2万余人,普通高考二本上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靖安县获“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高安市获省政府通报表彰,铜鼓县获“江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宜丰县获“全国学校艺术工作先进单位”,顺利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并获优秀等次,宜春学院获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3.49万人,中职教育在校生6.14万人,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达8.51万人、22.97万人和48.93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314人,幼儿园1142所,在园幼儿19.5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3.7%,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7.02%,提高0.12个百分点,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