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鹤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4亿美元,下降45.1%。新批企业数18个,增资企业数22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0.80亿美元,增长88.2%。 全年经我市口岸出入境的游客达5.39万人次,其中出境2.49万人次,入境2.90万人次。全年我市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124.80万人次,海外游客(含港澳台)人数21.72万人次。星级饭店5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558间。名胜风景区3个。 八、金融财政和保险业 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08亿元,增长21.3%。其中:增值税增长9.7%,营业税增长21.0%,企业所得税增长40.4%,个人所得税增长18.0%。全市镇(街)财政收入8.04亿元,增长20.7%,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7.1%。全部镇(街)财政收入超千万元,且增幅超过双位数。雅瑶镇财政收入1.01亿元,成为继沙坪街道后第二个财政收入超亿元的镇,增长28.5%。国税收入17.45亿元,增长14.0%,地税收入11.60亿元,增长26.8%。 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31.00元,比年初增长7.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7.43亿元,比年初增长13.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1.72亿元,比年初增长23.9%。 全年各险种保费收入达57778.77万元,下降2.1%,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为11188.82万元,增长11.1%,人寿保费保险收入46589.95万元,下降4.9%。 九、科学技术 2011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近490万元,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8项、江门市级科技11项,组织实施本市科技计划项目50多项。全市累计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53.5亿元。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510项,专利申请授权量449项,其中发明18项。 全市年末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647人,其中中级职称4065人,增加206人,高级职称增加71人。 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2011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教育支出3.27亿元,增长18.9%。全面实施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市义务教育补助资金2866万元,受惠学生3.72万人。全部镇(街)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市广播电视大学在校学生1033人,其中本科生179人,大专854人,在校教师35人。职业中学1间,在校学生2755人。普通中学15间,在校学生24360人。小学39间,在校学生30413人。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合计57528人。全市幼儿园68间,在校学生1601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6.5%。普通高中毕业人数3044人,已升学人数2867人,其中:本科1412人,专科1455人,升学率达94.1%。 全市共有广播电视站10个,电影院3个,放影场次6840次,观众达43.4万人次。全市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19.75万册,其中古籍308册。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档案藏案量3.3万卷,资料1.27万卷册,藏案量2.79万件。 全市有医院、卫生院14间;卫生机构床位965张,其中等级医院床位908张;卫生机构人员数1358人,卫生技术人员有1125人,其中:执业医师411人,执业助理医师73人,注册护士439人,药剂人员105人,检验人员57人。全市卫生站149个,卫生站总人数20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发展,覆盖面不断扩大,参加人数26.21万人。 全年举办各类运动会共35次,参赛运动员共计10.6万人次。我市体育代表团成年组在江门市第七届运动会上勇夺总分、金牌“双第一”,李汉华、林栋材在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上夺金摘银、李汉华破2项世界纪录。全年参加全民健身17.5万人次。 十一、环保、市政、气象和安全生产 2011年全市环保污染治理投资总额3.51亿元,环保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86%。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82.87%。全市市政道路246公里,道路面积403万平方米,下水道长度288公里。全市园林绿地面积712公顷。全市现有公园10个,公园面积158.5公顷。市供水公司综合供水能力19.82万吨/日,全年供水总量6347万吨,售水量4978万吨,其中工业用水3279万吨。年末供水管道长885公里。年末城区路灯16512盏,建城区面积20.51平方公里。 全年总降雨量1408.8mm,比去年同期减少414.5mm,最大日降雨量81.0mm(10月13日);年平均气温22.4℃,最高气温36.8℃(7月28日),最低气温3.6℃(1月12日);年日照时数1866.0小时。 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数98辆,全年实有公共汽车客运量564万人次,年末实有出租汽车数105辆。 全年火灾事故22宗,火灾死亡1人,受伤1人,火灾损失金额283万元。全年交通事故243宗,交通受伤人数329人,交通死亡人数48人,交通事故损失金额26.14万元。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8;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0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2.61。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户籍人口总户数108694户,年末户籍总人口368191人,平均每户3.39人,其中沙坪街道110129人。全年出生人口入户4036人,人口出生率为11.0‰;死亡人口2650人,死亡率7.2‰。全市净增加1386人,自然增长率3.8‰。全市常住人口49.68万人。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593元,增长11.6%。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4816元,增长20.8%。按大类分,食品类支出5846元,增长6.1%;衣着类支出799元,增长31.9%;居住类支出1514元,下降6.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1018元,增长49.6%;医疗保健类支出496元,下降12.0%;交通通讯类支出2978元,增长80.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1704元,增长25.5%。全年农民人均收入9548元(农村调查统计口径),增长11.0%。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收入30435元(初步数据),增长17.9%。 年末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共17217人,其中机关事业4318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64021人,失业保险80160人,基本医疗保险职工88488人,工伤保险职工90949人,生育保险职工8016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42630人。 全市敬老院11间,社会福利院1间,共有床位数612张,收养人员332人。社区服务设施26个。散居供养623人。集体供养资金150万元。年内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340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10元/月。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374户7511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100人。落实保障资金1584万元。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如需使用,请与本局联系。 2、公报中生产总值、工业、农业数据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人口数据以公安户籍人口计算,常住人口为江门市统计局反馈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