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长沙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38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7%;实现旅游收入42.8亿元,增长29.3%。其中乡村旅游点接待总人数17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8亿元。 六、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6亿元,比年初增加69.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96.5亿元,比年初增加37.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7.8亿元,比年初增加80.7亿元。金融机构网点数154个,比上年减少13个;金融机构职工人数1487人,增加101人。 七、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和卫生 教育:全县共有13所普通高校、7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中专、28所初级中学、173所普通小学。普通高中在校生12277人、初级中学在校生25190人、普通小学在校生55309人。全县共有3296名考生参加高考,比上年增加34人。其中专科以上(含专科)上线3205人,占参考人数的97.2%,本科一批及提前批上线365人,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二本以上(含二本)上线1237人,提高3.1个百分点;三本以上(含三本)上线2462人,提高4.4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居长沙地区第一。全年共为79000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等共计6100多万元;全县对各级各类贫困学生资助金额达1150.5253万元。 科技:全年共安排本级科技支出13400万元,占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4.5%;全县科技普及支出125万元,人均达1.6元。全年专利申请量为1909项,比上年增长32.5%。其中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1057件和148件,分别增长7.9%、45.1%。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9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1142亿元、347.8亿元,分别增长35.7%和37.7%。全县拥有16个中国驰名商标,81个湖南省着名商标。 文化:全县共有图书馆1个,总藏量62.3万册;已建成乡镇(街道)文化站有12个、农家书屋204家、村级文体活动室25个。组织各乡镇(街道)、群众文艺团队开展广场展演60余场次。今年以来,共送戏下乡82场次;“送电影下乡”3276场次,开展“送电影进工地”10次,观众达65.5万人次。 卫生: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32个。共有床位3231张,比上年增加273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3422人,增加209人;其中医生1314人,增加112人。全县婴儿死亡率4.5‰,下降0.3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6‰,下降0.6个千分点。 八、环保与安全生产 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34653万元,比上年增长72.8%。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3707吨,下降63.4%。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261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7%,提高2.1个百分点。工业废气排放总量33813.8万标立方米,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75.8%,提高3.2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48万吨,“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27608.1万元,增长4%。城镇污水处理率为100%。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271起,死亡39人。与上年相比,事故减少7起,死亡人数减少1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494,比上年下降24%;工矿商贸从业人员每10万人死亡人数为1.066人,下降9.8%。 九、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人口803861人,比上年增加15295人。人口出生率为14.2‰,提高0.4个千分点;死亡率为3.9‰,下降3.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10.3‰。城市化率为51.9%(基于常住人口计算),提高1.3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18元,比上年增长14.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9%,提高8.9个百分点。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6辆,家用电脑74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55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1平方米,增加1.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237元,增长19.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3%,提高0.9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1辆,家用电脑27台,移动电话机213台,分别增加3辆、4台和15台。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7.7平方米,增加0.04平方米。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21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931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 全县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508683人、799830人、38125人和73796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为383636人,参加城乡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722550人。全年共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1万人次,累计发放保障金3485万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8.5万人次,累计发放保障金3262万元。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的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5、全社会运输周转量是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客、货运周转量加权计算而来。2011年航空运输的客、货运周转量统计测算方法进行了调整,全社会运输周转量的增长速度按调整后的数据计算。 6、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项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