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罗江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4-24 德阳市罗江县统计局

十、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1年,全口径财政收入64409万元,下降6.7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3445万元,下降16.64%。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21096万元,增长29.26%。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全年财政总支出119252万元,下降38.3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93971万元,下降38.54%,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级补助的灾后恢复重建支出比上年减少81960万元,扣除灾后重建支出后,同比增长40.1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13558万元,下降85.81%,一般公务服务支出8829万元,增长30.20%、公共安全支出5216万元,增长42.16%、教育支出12757万元,增长26.08%、科学技术支出570万元,增长59.2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60万元,增长70.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535万元,增长14.82%、医疗卫生支出9711万元,增长48.01%、环境保护支出2784万元,下降12.1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81万元,增长142.92%、农林水事务支出14117万元,增长103.36%。

国地两税总收入37682万元,同比增长31.05%,其中:国税收入14518万元,增长29.13%;地税收入23164万元,增长34.71%。

国地两税县级收入17172万元,增长34.24%。其中:国税收入2464万元,增长31.91%;地税收入14708万元,增长34.64%。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8.57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2亿元,同比增长18.0%。银行贷款余额29.1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工业贷款10.2亿元,同比下降10.9%;农业贷款12.2亿元,同比增长31.0%。

年末有各类保险机构12家。其中:人保公司财产险保费收入2969万元,增长10.0%;处理赔款及给付金额1338万元,下降10.8%。人寿公司人寿险保费收入6800万元,增长15.4%;处理赔款及给付金额496万元,下降11.7%。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全县有小学校13所,在校学生9064人,比上年减少481人;普通中学校12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在校学生9433人,比上年减少427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5897人;幼儿园11所,在园儿童数5558人。“两基”成果巩固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100%,初中入学率99.83%。全县1010位考生参考,上本科线516人,本科上线率51.09%,列全市第一。安排义务教育公用经费1091.38万元,寄宿生贫困学生生活补助资金321.55万元,普通高中助学金129.45万元,中职业学生助学金381.05万元,减免中职业学生学费资金达162.6万元,各项资金达2086.03万元。

全县21名专业技术农村实用人才找到技术传承人,结成“师徒”帮扶53户,农民科普教育活动累计培训农户23000人次。引进17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进专业技术和特殊人才12人。申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四川省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园”、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优质獭兔标准化基地建设示范”、“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FBM耐压模式冷渣排渣系统研究与开发”、“重型工业锅炉U型吊夹产业化开发”等18项国家、省和市级科技项目,争取项目资金197万元。略坪镇省级农业科技园示范园区流转土地500亩,建立蔬菜大棚400个,引进业主5个,引进土人参,甘蓝,京羽一号,樱桃胡萝卜,香芹、水果黄瓜、以色列番茄、七彩番茄、黑辣椒、白辣椒、韩国801辣椒、香甜瓜、冰糖瓜、美园小米葱等20余种奥运蔬菜。引进“四川白色獭兔”等优良品种,建成二级良种扩繁场1个,标准化獭兔良种繁育圈舍12栋,基础种兔0.3万只,存栏种母兔1万余只,繁育推广良种獭兔苗3万只,标准化獭兔养殖示范基地8个;建信息管理平台5个;发展獭兔养殖106户;成立3个獭兔专业合作社。对销售假冒、仿冒商品和否侵犯版权行为等进行专项检查,缴获复制VCD、DVD音像制品8500盘(张)及盗版书籍100余本。

组织实施“金桥工程”项目20项,其中市级立项6项,发放科技资料书籍3.5万余册,现场咨询280人次,义诊义检870人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0余期、培训1.3万人次。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参加省、市竞赛,获优秀科技项目三等奖以上17个;少人绘画三等奖以上11,科技科教作品、科教方案三等奖以上7个。编印农村防震减灾知识读本3000册。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4所、创建县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镇1个。新建蟠龙镇林木种植协会,鄢家镇养蜂协会,鄢家镇养鸭协会、白马关镇大霍山枣子技术协会、鄢家创益核桃协会5个。创建市级示范农技协会2个。征集科技集论文19篇,上报6篇,县医院《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应用研究》、农业局《立足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获德阳市第十三届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

十二、文化、体育和卫生

第三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通过省验收。征订杂志146种,报纸17种,累计接待读者3000余人,图书流动册次达2000余次,办理借书证1238个。县文化馆、图书馆实现免费开放。109个农家书屋规范管理。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缔非法演出活动2次;出动45车次、135人次对全县46家音像制品经营场所进行了清查,收缴涉嫌色情和盗版等非法音像制品8989碟;销毁违规机型、机种180台。查处违规网吧4家并责令停业整顿,取缔“黑网吧”8家。参加市第二届运动会,参赛运动员达450余名,获得青少年组团体总分第6名。青少年组蹂道队、皮划艇、赛艇队,选拔出30余名队员备战省“十二运会”。

年末,有广播电台1座,节目1套,广播人口覆盖率100%;有电视转播台2座,节目2套,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全年播发电视新闻258期,用稿1553条,占全年任务数的100%。播出电台新闻288期,用稿1742条,占全年任务数的100%。播出《走进乡村》136期、行风热线42期、电视专题59期、《纹江音乐》专题节目152期。省电视新闻用稿7条,省电台新闻用稿6条,市电视新闻用稿107条,市电台用稿92条,专题17期。36件作品获得国家、省、市奖项。其中6件作品获得省提名奖;14件作品获得市优秀奖;15件作品获得市提名奖。八景苑广场建立LED公共应急视听载体投入使用。“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验收,全面启动广播电视“组组通”通过省级,全面恢复农村广播的畅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913场次。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4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3个、社区服务中心(站)4个、乡镇中心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98个、门诊部2个、诊所6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病床数720张,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32人,其中:执业医师303人,执业助理医师79人,注册护士173人,乡村医生194人,全年门诊人次679229人次,住院人次28533人次,病床使用率77%。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208569份,建档率86.9%;儿童防疫建证率100%,建卡率100%;0-6岁儿童健康管理1079人;孕产妇建册1848人,随访管理孕妇2108人,产后访视1850人,访视率94.1%;65岁以上老人21369人建立了健康档案;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7402人,糖尿病患者3611人;为加强卫生监督管理正式聘用了22名卫生监督协管员。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230元,参合人数179357人,参合率95.13%,全年住院、门诊补偿451328人次,补偿金额3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