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胶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胶州市统计局 (2012年3月16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的发展主题,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加大转变发展方式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68.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8%,其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和青岛市高6.6个、4.9个和4.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95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377.12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246.26亿元,增长15.3%。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2.4%、62.9%和34.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个、9.9个和5.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7.1:57.4:35.5调整为6.7:56.4:36.9,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提升。 2011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3026万元,增长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60638万元,增长42.6%。实现全部税收收入507918万元,增长16.8%,其中国税完成238546万元,地税完成252537万元。 二、农业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14.96万亩,总产量达到49.7万吨,增长6.7%。2011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54199公顷。 2011年畜牧业肉类总产量57921吨,牛、羊奶总产量23385吨,禽蛋总产量32723吨。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20公顷,森林覆盖率40.2%,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467公顷。 水产品总产量128498吨,增长0.1%。其中,捕捞产量32008吨,养殖产量96490吨。海、淡水养殖面积5463公顷。 2011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96995千瓦,增长3.5%,农用拖拉机22264台。农村用电量140000万千瓦时,地膜覆盖面积13870公顷。 三、工业与建筑业 2011年全市85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528.4亿元,增长32.4%;销售产值1512.4亿元,增长29.3%;完成增加值383.2亿元,增长21.05%。工业用电量185363万千瓦时,增长11.8%。大中型企业发展向好,全市共有实现产值过10亿元企业10家,过5亿元的企业29家,过2亿元企业273家。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1.5亿元,增长19.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2.05%。 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0.16亿元,增长15.2%。全市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60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4亿元,增长23.7%。其中:城镇完成投资279.6亿元,农村完成投资101.9亿元。三次产业投资齐头并进,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3.2亿元、288.4亿元和132.4亿元,分别增长9.5%、24.1%和24.5%。三次产业投资比为0.8:68.0:31.2。 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2.5亿元,增长50.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03.8万平方米,增长22.4%,商品房销售面积118.2万平方米,下降11.3%。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全年完成货运量8446万吨,完成客运量8532万人次。 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9.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9.2万户;全市移动电话发展到87.3万户,其中小灵通1.4万户。移动电话和小灵通普及率达到110部/百人。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2011年末互联网用户已达128426户,增加32380户。 六、国内贸易 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1.7亿元,增长17.3%,增幅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58.5亿元,增长45.8%;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33.2亿元,增长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18.5亿元、147.6亿元、1.5亿元和24亿元,分别增长8.9%、17.4%、53%和21.8%。 七、对外经济 2011年,全市进出口总值累计完成55.7亿美元,增长27.6%。其中,出口总值41.2亿美元,增长28.1%;进口总值14.5亿美元,增长26.2%。进出口总值和出口总值分别突破50亿美元、40亿美元大关,居青岛五市首位。 2011年,全市批准外资项目92个(含增资),实际到账外资4.2亿美元,增长26.5%,到账外资首次突破4亿美元,总量居五市首位。 全市实际利用内资931855万元,增长15.8%。 八、金融业 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45家,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62015万元,比年初增加676281万元,增长24.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15692万元,比年初增加308856万元,增长17.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84820万元,比年初增加703881万元,增长41.9%。随着金融体系的健全、担保公司规模的扩大,金融环境持续优化,我市信贷投放增势强劲,存贷比达68.9%,重点投向市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及涉农经济、个人消费、住房按揭等,有力支持了经济增长。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11年,共组织实施青岛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3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2项,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21项,争取上级科技资金1815万元。申报山东省科技奖7项、青岛市科技奖11项。新增青岛市创新型企业7家,山东省创新型企业2家。顺利通过2009-2011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我市申请专利648件,增长23.2%;授权50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8件,增长36.8%;发明专利授权18件,增长260%。 2011年末,全市拥有中等职业学校1处,在校学生8968人。拥有普通中学28处,在校学生42851人。其中,高中5处,在校学生12795人;初中23处,在校学生30056人。全市共有小学96处,在校学生58354人;幼儿园474处,在园幼儿25792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9处。我市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5月份,以“扭起大秧歌,激情颂党恩”为主题,组织举办了2011胶州秧歌大赛。打磨文艺精品,按照推陈出新的原则,积极邀请省内知名艺术家来胶指导,创排了秧歌小戏2部、茂腔戏8出、秧歌精品31个;胶州秧歌《喜洋洋》参加了世园会青岛演出周的巡游演出;文化惠民村村行主题曲《文化大院送春风》参加了“喜迎十一节、备战群星奖”全省社会文化新创文艺作品(音乐类)选拔大赛,荣获优秀奖;胶州秧歌和茂腔赴韩国参加了中韩建交19周年传统文化交流演出。 2011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37处。其中,医院、卫生院28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处,妇幼保健机构1处。年末拥有医疗床位312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384人,其中,医生126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