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三原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工业主导、突出招大引强、壮大农村产业、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强劲,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2760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12030万元,同比增长7.9%;第二产业完成444850万元,同比增长20.6%;第三产业完成245880万元,同比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5:49.3:27.2。 2010年,物价出现较大波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9,上涨4.9%;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3.6,上涨3.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0.6,上涨0.6%。 2010年,全县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年末城镇参加养老保险人数50580人,城镇参加医疗保险人数42887人,城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5822人,全年新增就业10323人,其中公益性岗位51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受惠群众达13.7万人次。新农保工作全面实施,全年参保人数212000人,新农保参保率达96%。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年为三大工业园区年满60周岁的失地农民发放生活补助金136.5万元、为城乡3万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4300多万元、对城乡患大病居民发放医疗救助金230万元。 2010年,我县农业机械化成效显着,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通过评审,环城隍庙特色街区、油坊道广场、临履桥北广场等市政工程全面竣工;“双创”工作成效明显,“省级文明县城”创建目标顺利实现;慈善、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了新的成绩、新的进步。 二、农业 2010年,全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增设施蔬菜2.38万亩、新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52个,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粮食产量获得稳步增加。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37.12亿元,增长7.1%。 2010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7.77万亩,总产23.59万吨,其中:夏粮36.92万亩,总产12.31万吨;秋粮30.85万亩,总产11.28万吨,其中玉米27.34万亩,总产10.52万吨。 2010年末全县果园面积16.8万亩,总产18.49万吨。其中:苹果9.76万亩,桃1.92万亩,柿子0.95万亩,葡萄0.95万亩。 2010年末全县蔬菜播种面积23.75万亩,总产81.69万吨。油菜3.83万亩,总产6053吨。 2010年,畜牧业发展速度加快。年末,大牲畜存栏4.73万头,奶牛存栏6500头,猪存栏12.7万头,羊存栏14.2万只,家禽存栏168万只。肉类总产量1.52万吨,其中:猪肉10467吨,羊肉861吨,牛肉1212吨,家禽产肉量2625吨,禽蛋产量1.76万吨,奶类总产量3.87万吨,其中牛奶产量3.8万吨。 2010年末,全县乡村从业人员197112人,其中从事农业148926人,工业14211人,建筑业14566人。 2010年全年耕地资源534203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497648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0年,我县三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承载力明显增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提升。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41.79亿元,同比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5.14亿元,同比增长23.76%。按属性分,重工业完成54.49亿元,同比增长18.9%,轻工业完成50.65亿元,同比增长35%。按隶属关系分,中央、省市属完成15.01亿元,同比增长24.04%;县属完成90.13亿元,同比增长26.5%。按行业分,食品加工制造业36.97亿元,装备制造业25.87亿元,有色冶金工业17.76亿元,能源化工业7.57亿元,医药制造业8.94亿元。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饲料303027吨,乳制品1081.2吨,中成药899吨,钢材255274吨。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93%。 2010年,全县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3个,其中国有企业1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731万元,同比增长42.34%,完成增加值26990万元,同比增长6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5116万元,同比增长30.3%,其中:地方投资完成511372万元。全年施工项目200个,投产154个,项目投产率77%。施工面积852666平方米,竣工面积384380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旅游交通和邮电 2010年,商贸流通、餐饮服务发展迅速,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家电下乡等工作成效显着,农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消费更加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363.5万元,同比增长17.8%。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122446.6万元,乡村87916.9万元。按行业分,批发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60.2万元,同比增长25.74%;零售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697.7万元,同比增长17.11%;住宿业零售额2599万元,同比增长15.99%;餐饮业零售额21106.6万元,同比增长17.04%。 2010年,公路建设又快又好,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新建通村公路48.6公里,全县通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通过了全省农村公路交通示范县创建验收;池阳大桥主体竣工,县城南北通行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2010年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3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00万元。 2010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1597.3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743万元,比去年增加958万元,电信电话用户38583户,其中乡村电话用户17433户,国际互联网用户20507户。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稳步增加,确保了全县干部职工工资及时发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正常运转。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4935万元,同比增长32.1%,地方财政收入16896万元,同比增长34.3%。全县财政总预算支出99777万元。 2010年,金融业各项存款、贷款呈现上升趋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2267万元,较年初增加存款103407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9631万元,比年初增加7552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77615万元,较年初增加27952万元。 2010年,保险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0143.8万元,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313万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8830.8万元。各类赔偿及给付2850.18万元,其中财险支付885万元,人寿支付1965.18万元。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0年,全县教育事业再创佳绩。全县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6%;高考二本上线人数1250人,高考质量再创新高,蝉联全市“十四连冠”;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全县共招生1900人。2010年我县共有各类学校103所,其中小学83所,初中17所,高中3所。共有各类专任教师4958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2256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702人。小学在校学生人数23092,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3198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