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加强健身场所建设”列为市委1号文件“重点民生工程”。竞技体育再上新台阶,创成江苏省体育强市,成功举办一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2011年成功承办了其他国际赛事6项、全国比赛8项、省级赛事10项。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获得了最佳马拉松赛事称号。国家竞走少年队在扬州揭牌。 十一、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 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顺利实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市区建成区面积84.8平方公里。开工建设瘦西湖地下隧道、扬菱路改造等重大工程。文昌路东延及廖家沟大桥、芒稻河大桥建设顺利推进。甘泉路、广陵路和彩衣街改造基本完成。运博会永久会址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庆广场、科技馆、体育中心体育场开工建设。新改建公交站棚50座、公交停车场和首末站5个,建成市区出租车服务中心。全市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8.87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84平方米。制订实施城市内涝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整治积水点15处。完成市区第一水厂、六圩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市城市化率为57.9%。 以全省第一、全国地级市第三名的优秀成绩,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这块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金牌。创建国家生态市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生态县(市、区)创建实现全覆盖,江都、邗江分别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和技术评估。全市71个涉农乡镇全部创成了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全部建成了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垃圾中转站。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全年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天数达323天。创成国家森林城市,新增造林15万亩,成片造林率居全省第一,林木覆盖率21.3%。市区新增绿化面积170万平方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46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359人,增长2.04‰。全市登记出生人口3.62万人,出生率7.87‰;全市注销死亡人口3.5万人,死亡率7.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5‰。市区户籍总人口为229.94万人。 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80元,同比增加3014元,增长13.8%;人均消费性支出16003元,同比增加2324元,增长17%。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7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电脑拥有量分别达306部、105台,恩格尔系数为38.9%。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11217元,增长18.5%;人均消费性支出7791元,增长14.9%。农民人均住房面积48.2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电脑拥有量分别达321部、52台,农民恩格尔系数为37.4%。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03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连续52个月保持动态清零。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73万人。开展创业培训1.37万人,新建创业孵化基地19个。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6.36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2.57万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4.26万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5.61万人。新农保、新农合参保率均达99%以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率达98.2%。邗江、广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人均GDP按省反馈常住人口计算。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