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桓仁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十、财政、税收、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018万元,比上年增长51.4%,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26%提高到6.25%,上升了1.99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3264万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教育支出28059万元,同比增长30.3%;医疗卫生支出8142万元,同比下降8.7%;科技支出2046万元,同比增长42.5%。 全年完成各项税收85339万元,同比增长32.6%,其中:国税31096万元,同比增长30.3%;地税54243万元,同比增长33.9%。税收贡献率达到7.5%。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均有较大增长。2010年,全县各项存款余款730772万元,同比增长16.8;贷款余额223017万元,同比增长37.9%。存贷比为100:30.5。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6所,其中12年一贯制学校2所,9年一贯制学校12所,独立初中2所,独立小学9所,独立高中、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全县现有小学生13550人,其中女生6416人;普通中学在校生8222人,其中女生3988人。全县现有普通中学专任教师953人,小学专任教师1212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4%,高中阶段升学率达97%。 科技工作迈出新步伐,全年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7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开工建设电子工业园二期工程,建设LED节能照明系列产品生产线。 十二、人口和就业 全县总人口达到301807人,总户数105008户,户平均人口3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94863人,乡镇人口206944人。非农业人口8704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8.8%;男性人口15433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1.1%;女性人口14747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8.9%。性别比为51:49。 全年共登记出生人口2438人,比上年增加274人,人口出生率为8.07‰,比上年增长0.9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755人,比上年增加1629人,死亡率为9.13‰,比上年增长5.41个千分点。 全县2010年完成各类就业培训2087人次,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11751人,公益性岗位安置64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5%以内。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8373万元,比上年增长45.6%;全部在岗职工13684人,年人均工资35938元,比上年增长51%。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00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6512元,比上年增长15.2%。 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加强,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9712人,比上年增长4.5%;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0630人,比上年增长7.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平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95740人,参合率为91%。全县有9700名城镇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十四、城市建设、生态环境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房地产开发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土地净地出让,结束了拆迁混乱的开发历史,完成开发面积53.4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完成了永安河等3条城中河治理、7条摸黑路改造、11条街路绿化、30栋楼体美化亮化等工程,新建和改造了长江大街二期、珠江街等4条城市街路,开工建设了浑江回水段治理、西江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垃圾处理场续建、莲花湖治理等重点工程;城市管理得到加强,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强化环境卫生整治,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建设公建和民宅8万平方米,改造乡村巷道24公里,新修排水沟10公里,铺设人行步道5600平方米,绿化植树20万株,建设文化休闲小广场3个,新建和改造农村自来水工程25处。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连续五届夺得省政府“绿叶杯”,实现了“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目标。 生态建设成果丰硕。生态体系日趋完善。完成村屯绿化67个,新建秸秆气化站3处、节柴改灶2000铺、“一池三改”1600户,综合治理小流域11条。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继续加强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水源地保护,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加大环境优美村镇建设力度,7个村、2个乡镇成为省级环境优美村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稳步推进,5个乡镇、27个村纳入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计划。2010年全县工业二氧化硫排放1537吨,工业废水达标率为86.5%,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8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80%,现有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处理站1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