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11 信阳市统计局

信阳市统计局

(2012年4月10日)

2011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一年,也是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抓好“四个突出”和“八策并举”,克难攻坚,开拓进取,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继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127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0.0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43.61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403.17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9.1%、58.9%、32.0%,分别拉动GDP增长1.0、6.5和3.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8:42.6:31.6,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704.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63.36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33亿元,增长30.0%,其中,税收收入34.30亿元,增长33.9%,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7.4%;非税收入10.03亿元,增长18.2%,占2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2.80亿元,增长28.2%。其中,教育支出57.29亿元,增长4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50亿元,增长36.6%。全部国税收入25.18亿元,增长33.5%;全部地税收入27.04亿元,增长44.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9%。其中,城市上涨5.0%、农村上涨4.9%。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上涨5.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上涨7.9%。

年末从业人员486.4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28.07万人,第二产业105.59万人,第三产业152.82万人。城镇就业人员77.55万人,新增就业人员9.64万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3.09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2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776元,比上年增长9.2%。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9.58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种植业总产值358.46亿元,增长4.2%;林业总产值16.90亿元,增长8.5%;畜牧业总产值157.84亿元,增长4.3%;渔业总产值22.56亿元,下降8.4%。年末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6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787家,入社农户59.2万户。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30.97千公顷,增长1.0%。其中,水稻452.90千公顷,增长1.1%;小麦297.20千公顷,增长0.1%。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50.83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种植面积102.62千公顷,下降3.8%;茶叶种植面积75.17千公顷,增长20.6%。

全年粮食总产量115.94亿斤,比上年增长0.8%。其中,夏粮28.41亿斤,增长0.1%;秋粮87.53亿斤,增长1.0%。油料总产量55.85万吨,下降12.2%;蔬菜303.68万吨,下降2.4%;茶叶总产量4.78万吨,增长16.2%。

年末共有规模化养殖小区1200个。全年肉类总产量58.82万吨,比上年增长1.8%;禽蛋产量24.34万吨,增长0.8%;牛奶产量1972吨,下降76.1%。

全年养殖水面利用面积106.25万亩,比上年增长0.1%。水产品产量23.56万吨,下降9.7%。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10.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7%。大型拖拉机1.99万台,增长16.0%;小型拖拉机18.05万台,增长3.1%;农用运输车6.50万辆,增长3.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1.57万吨,增长9.1%。农村用电量12.92亿千瓦小时,增长3.5%。有效灌溉面积469.78千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55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58.86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29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44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50.01亿元,增长21.8%。其中,轻工业增长23.7%,重工业增长20.4%,轻、重工业比为43.5:5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8.1%。

规模以上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规模居前10位的行业增加值增速依次为:农副食品加工业比上年增长21.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7.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9.7%,纺织业增长39.2%,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7.4%,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18.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5%,饮料制造业增长31.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1.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7.8%。32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9.3倍,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增长74.0%,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增长47.7%,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增长45.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85.62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利润总额67.55亿元,增长28.5%。35个行业大类中,有16个行业利润总额超过亿元,2个行业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利润16.93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05亿元,纺织业4.68亿元,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4.52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12亿元。30个行业利润保持增长。其中,造纸及纸制品业利润增长3.98倍,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11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2倍,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2倍,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增长74.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大米增长29.0%,精制食品植物油增长84.9%,软饮料增长39.5%,纱增长56.3%,人造板增长31.6%,水泥增长10.7%,瓷质砖增长2.79倍,钢材增长16.3%,发电量增长18.7%。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7.73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施工房屋建筑面积1622万平方米。增长14.1%;竣工面积1107万平方米,增长6.1%;实现利润10.86亿元,增长6.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2.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80.50亿元,增长26.8%;农户投资72.48亿元,增长6.6%。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控股投资215.43亿元,比上年下降0.5%;民间投资764.28亿元,增长37.9%;港澳台投资3.51亿元,增长68.7%;外商投资2.22亿元,增长14.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8.36亿元,下降19.1%;第二产业投资270.25亿元,增长33.2%;第三产业投资671.90亿元,增长28.5%。

全年工业投资270.1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食品业投资59.90亿元,增长11.2%;纺织业投资26.71亿元,增长76.5%;饮料制造业投资15.47亿元,增长54.3%;燃气、水业投资10.08亿元,增长34.6%;电子业投资9.15亿元,增长2.4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