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临沭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4-06 临沂市临沭县统计局

国、地税收入合计7.57亿元,增长27.01%,其中国税收入4.22亿元,增长29.45%;地税收入3.35亿元,增长24.07%。

金融形势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0.25亿元,比年初增加23.9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64.25亿元,比年初增加11.7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8.75亿元,比年初增加15.92亿元。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75亿元,增长5.1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53亿元,增长15.41%;人身险保费收入1.31亿元,增长1.55%。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0.40亿元,下降27.38%,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0.28亿元,增长36.73%;人身险业务赔付0.13亿元,下降64.16%。

七、科技、教育

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各类科研机构达到75家,全年共取得县级以上科技成果42项,其中县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全年申请专利321件、授权专利192件。争取并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26项,省以上科技研发经费1098万元。全县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高校中试基地28家。

2010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共294所,其中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20所,小学87所,职业中专1所,特教学校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高考补习学校1所;教职工总数6592人,其中高中、初中、小学和职业中专分别为1114人、2138人、2754人、236人;在校生共107078人,其中高中、初中、小学和职业中专分别为10729人、24718人、46743人和5815人;毕业生21379人,其中高中、初中、小学和职业中专分别为3277人、7766人、8341人和1995人;招生30119人,其中高中、初中、小学和职业中专分别为4143人、8885人、8577人和2100人。

八、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以广场为载体,组织了第八届“钻石之乡”广场文化艺术节,举办了迎中秋大型焰火晚会、“相约临沭?腾飞中国”走进临沭同迎国庆大型文艺晚会、庆“九?九”老人节文艺联欢会等6个专场演出,广泛开展了舞龙秧歌会进城展演、“迎三八,巾帼展风采、庆“六一”广场演出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有力地扩大了社会影响,取得了良好效果。积极打造民间文化品牌,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推动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共普查出有价值的非遗线索242条,重点筛查了27个项目进行整理。年末全县文化艺术机构1个,公共书馆1个,图书藏量165.4千册,文化艺术馆1个,文化管理机构1个。无线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95%,电视转播台1座,有线电视覆盖率96%。

卫生事业。2010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2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院12个,专科防治所(站)2个。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39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99人,其中执业医师489人,执业助理医师140人,注册护士43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入推进:2010年全县参合农民达54.13万人,参合率达到99.91%;人均筹资额由2009年的100元提高到130元,全年共筹集资金7036.43万元。

九、技术监督和安全生产

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检定修理加油机1180余台次,各类衡器1380件,天平400台次,小容量1480件,定量包装商品检验480个批次。全年共抽样580批次,委托检验705个批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标准备案受理9家,备案9家,标准登记93家,代码年审776家,新办380家,变更175家,换证202家。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2010年,全年共发生各类一般事故76起、死亡29人、受伤26人、直接经济损失20.81万元,同比分别下降8.4%、3.3%、27.8%和32.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60起、死亡28人、受伤26人、直接经济损失18.25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6%、6.7%、27.8%和12.1%。火灾事故15起、直接经济损失1.16万元,同比分别下降31.8%和88.5%。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1.4万元。

十、人口与就业

2010年末,全县共有人口660142人,比上年末增加11801人,增长18‰,其中非农业人口193100人。全县人口出生率10.39‰,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5.09‰。

全县年末从业人员39.37万人,其中城镇3.36万人,农村36.01万人,从事第一产业人员18.12万人,第二产业人员11.85万人,第三产业人员6.04万人。全县在岗职工3.36万人,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111人。

十一、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68.73元,比上年增加864.28元,增长14.89%。农民生活消费支出4530.72元,比上年增加533.43元,增长13.34%。其中,食品支出1677.77元,比上年增加197.54元,增长13.35%;衣着支出296.80元,增长15.08%;居住支出923.61元,比上年增长6.66%;家庭设备、用品支出360.86元,比上年增长52.29%;交通和通讯支出613.16元,增长23.51%;文化教育、娱乐支出379.81元,增长1.94%;医疗保健支出173.40元,比上年下降13.72%。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30.0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8平方米。全县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02.78台,电冰箱33.89台,电话机65.56部,移动电话150.28部,影碟机41.94台,洗衣机75.28台,摩托车59.44辆。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8.78元,增长12.6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422.24元,增长7.9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4.0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6平方米。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1085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8670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4902人、104825人、29659人和88234人。职业技能培训稳步发展。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35061人,其中再就业培训3471人,创业培训102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6755人。认真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全年组织大型招聘会3场,新增劳务合作用工单位7家,劳务输出人数累计达1.2万人(次)。

注:①电信部门数据为联通、移动、电信和铁通的合计数。

②本资料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其增长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

③规模以上工业是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④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是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