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西峰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06 庆阳市西峰区统计局

2011年,是全区实现"十二五"目标的启航之年,区委、区政府按照省、市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建设和谐西峰、生态西峰、人文西峰、平安西峰和小康西峰为目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经济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3%,增幅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97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6.00亿元,增长40.5%,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实现增加值81.61亿元,增长40.8%,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39亿元,增长38.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95亿元,增长15.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9.7∶50.1∶40.2调整为6.2∶66.2∶27.6。其中: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6.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4.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7%;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2.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5.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8349元,按12月底汇率6.3009折合6086美元。

就业:年末全区城乡从业人员为20.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4万人,增长5.8%。其中城镇从业人员6.09万人,年内新增0.7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全年完成劳务输转6.6万人,其中有组织输转3.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85亿元。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种植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9.24万亩,比上年下降3.7%。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46.72万亩,比上年下降2.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28.96万亩,比上年下降4.4%;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为3.56万亩,比上年下降10.1%。粮、经、饲比例由去年的58.4∶36.8∶4.8调整为59.0∶36.6∶4.4。全年粮食总产量完成12.01万吨,比上年下降6.2%。其中:夏粮总产4.98万吨,比上年减产0.28万吨,下降5.3%;秋粮总产7.03万吨,比上年减产0.52万吨,下降6.9%。在秋粮中玉米产量3.19万吨,比上年下降23.1%。油料产量完成1.19万吨,比上年下降5.6%;蔬菜产量12.44万吨,比上年下降6.7%;瓜类产量2.30万吨,比上年下降3.4%。

林果业: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0.90万亩,累计达到37.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3%,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林产品产量1764吨,比上年增长15.6%。其中:核桃产量694吨,比上年增长15.9%;花椒产量233吨,比上年增长17.1%;其他林产品产量837吨,比上年增长15.0%。当年出售树苗1850万株,比上年下降19.6%。果园面积累计达到23.86万亩,果品总产量9.15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其中苹果产量8.46万吨,比上年增长1.2%。

畜牧业:年末大牲畜存栏2.07万头,比上年增长8.9%。其中:牛存栏1.95万头,比上年增长9.6%,出栏0.62万头,与上年持平;猪存栏5.47万头,比上年下降1.4%,出栏5.33万头,比上年下降0.9%;羊存栏10.56万只,比上年增长2.8%,出栏3.79万只,比上年增长4.1%。肉类总产量达到5562.93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奶类产量1402吨,比上年增长18.4%。禽蛋产量599.40吨,比上年增长3.1%。

渔业: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625亩,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124吨,比上年下降3.1%。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农业产值1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林业产值0.07亿元,比上年下降9.4%;牧业产值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3.8%;渔业产值0.01亿元,比上年增长5.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76亿元,比上年增长4.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97亿元,比上年增长6.2%(可比价)。其中:农业增加值6.79亿元,比上年增长7.8%;林业增加值0.05亿元,比上年下降25.9%;牧业增加值0.88亿元,比上年增长4.0%;渔业增加值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年末耕地面积58.4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65万亩,比上年增长1.1%,保证灌溉面积达到14.71万亩,比上年增长1.4%。补贴投放各类新型农业机械1589台(部),年底农用车达到3806辆,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189台,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到26.30万千瓦。乡村劳动力达到154225人,比上年增加3727人。

新建冯堡、李岭市级新农村试点村2个,续建米堡、显胜市级新农村试点村2个。新、续建崔沟、刘店、李家寺、冉李、南庙、王庄等区级新农村试点村10个。实施董陈人饮安全工程解决了12个村、11146人和543名学校师生农村不安全饮水问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柏油硬化村组道路6条38.36公里,新建水泥道路2条7.13公里,铺砂硬化村组道路21条55公里,全区通村油路、通公交率达到100%。新建10千伏线路47千米、0.4千伏线路99.09千米,安装配电变压器40台、真空断路器12台,并完成温泉乡米堡、八里庙、何坳三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全区安全用电农户达到100%。新建户用沼气池947座,累计达到1.3万座,全区洁净能源使用率达到69%。年内建设小康住宅23处、636户,累计建成133处、5825户。年内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31项,补助资金1.46亿元,其中通过"一折统"兑付10项,兑付资金0.47亿元,兑付率100%。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4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实现增加值65.73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4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倍,实现增加值64.32亿元,比上年增长81.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庆化厂实现增加值5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省以下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6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倍;股份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86亿元,比上年增长4.1%;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实现增加值1.38亿元,比上年下降15.4%;其他工业实现增加值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按行业分: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22亿元,比上年下降10.3%;重工业实现增加值6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倍。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3.36亿元,比上年下降9.6%,实现增加值1.41亿元,比上年下降0.3%。

12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总产值24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倍,产品销售率为99.4%。其中省以下地方工业完成销售总产值11.37亿元,比上年增长5.6%,产品销售率为113.7%。全年生产汽油128.80万吨、石脑油3.43万吨、柴油152.86万吨、液化石油气19.90万吨、聚丙烯树脂6.89万吨、燃料油3.02万吨、原油加工量350.01万吨、铁合金0.38万吨、中成药0.04万吨、水泥10.00万吨、自来水877.0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25.3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