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永吉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5-10 吉林市永吉县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紧密团结、攻坚克难、紧紧围绕“两手抓、两加快”目标,全县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总体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053681万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2928万元,比上年增长32.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18365万元,比上年增长26.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42388万元,比上年增长24.4%。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17.5:39.7:42.8调整为2011年的18.3:39.7:42.0。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713元,比上年增长26.3%。

财政收支

2011年,全县财政工作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恢复重建和项目建设为主线,切实加强收入征管,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努力增加财政收入。积极筹措和调度资金,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克服资金严重短缺的困难,确保工资、民生、重建、机关运转和重点项目支出需要。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78260万元,比上年增长57.9%。地方级财政收入55243万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63%。分部门看,国税系统组织收入20099万元,比上年增长53.6%;地税系统组织收入44631万元,增长72.6%;县财政系统组织收入13530万元,增长27.3%。全年完成地方级财政支出175875万元,比上年增长3.3%。增长的主要原因拨付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增加支出。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120万元,增长13.5%;教育支出28488万元,增长11.7%;环境节能支出8700万元,增长107.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0889万元,增长131.9%;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6188万元,增长13%;住房保障支出13107万元,增长95.9%。

开发区建设

2011年,永吉经济开发区以“对党的事业负责,工作到位,让组织满意;对入区企业负责,服务到位,让投资者满意;对干部队伍负责,管理到位,让职工满意”为宗旨,大力弘扬“创新务实,勇争一流”的开发区精神,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01亿元,同比增长32.4%。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8亿元,同比增长28.5%。其中,规模工业产值实现39.8亿元,同比增长24.4%;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11.2亿元,同比增长32.5%。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占全县的31.6%;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突破3亿元关口,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目标。

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建设

2011年是中新食品区“形象建设年”。一年来,全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各项指标增长幅度均创历年新高,超额完成了各项指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2%,同比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亿元,同比增长37%。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18.7亿元,同比增长52%。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4.75亿元,同比增长49.6%。财政收入实现5056万元,同比增长77.1%。食品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仅用时153天,全面完成了10公里6条主次干路、17.5公里雨污水管网、8公里燃气管网、14公里供热管网、9.5公里电力管网、9.5公里通讯管网等各类道路及管网建设;同时完成了净水厂、供热中心等一期建设,现已具备了承载产业项目入区的条件。

农业

2011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4177公顷,比上年减少1090公顷,减少1.3%。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8098万元,比上年增长47.3%。其中实现农业产值182944万元,比上年增长50.1%;实现林业产值1177万元,比上年下降19.2%;实现牧业产值134258万元,比上年增长46.9%;实现渔业产值6605万元,比上年增长66.5%。

牧业受政策、原材料及价格等因素刺激,增速略有回落。生猪出栏443274头,比上年增长3.3%;家禽出栏2308千只,比上年减少32%;肉牛出栏总量达82634头,比上年下降0.8%;禽蛋产量5115吨,比上年增长21%;肉类总产量达52132吨,比上年减少13.4%。

工业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确保“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政策带动下,在四季度攻坚活动的强劲推动下,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12100万元,比上年增长40.1%,其中:规模工业实现产值911967万元,比上年增长43.7%。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80422万元,比上年增长3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0866万元,比上年增长39.3%。

2011年,列入统计监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已达46户。分行业看,采矿业实现产值49037万元,同比增长56.1%;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456812万元,同比增长119.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产值134515万元,同比增长65.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产值93462万元,同比增长210.2%;木材加工制品业实现产值10237万元,同比增长129.9%;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实现产值56340万元,同比下降24.5%。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实现产值576806万元,同比增长117.5%;重工业实现产值335162万元,同比增长55.7%。

全年高耗能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7977万元,同比增长104.9%;累计用电量3188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67.4%。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亏损企业6户,亏损总额为4610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3264万元,同比增长75.1%;实现利税54611万元,同比增长129%;利润总额达到32767万元,同比增长77%。

建筑业

全年资质内建筑业企业22户,比去年增加8户,完成总产值158466万元,比上年增长76.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5024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8.2%;竣工面积108019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7.6%。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4370万元,比上年增长76%。

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县有施工项目18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5个。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6.4%。按投资种类划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12946万元,比上年增长42.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98750万元,比上年下降37.6%;房地产开发投资11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6.8%。按国民经济行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7000万元,比上年下降39.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90682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完成工业投资363982万元,同比增长13.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4014万元,比上年增长45.2%。

商业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积极政策激励下,以及住房补贴的发放促进了收入的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9661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增幅比上年同期增长0.2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7949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县消费品零售额95898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75814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3229万元,比上年增长17.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6432万元,比上年增长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