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磐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磐石市统计局 2011年,在磐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深入落实、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综合 经济运行走出低谷,经济总量实现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1%(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5亿元,增长5.1%;第二产增加值152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12.5%。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5.6:53.6:30.8调整为2011年的15:53.4:31.6。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口径财政收入160873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税收收入111227万元,比上年增长6.8%。全口径财政支出234298万元,比上年增长2.8%。 农业 201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07146公顷,比上年增长4.4%,其中:玉米播种面积79307公顷,增长5.7%;水稻播种面积20943公顷,增长0.8%。粮食总产量61万吨,其中:玉米产量44.8万吨,水稻产量14.2万吨。 畜牧业发展较快。牛出栏总量达19.2万头,生猪出栏11.03万头,家禽出栏6233万只。肉类总产量29.2万吨,比上年增长0.9%。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显着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39.3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2%;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均有增加,其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79台,比上年增长4.3%。 规模工业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5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实现增加值1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工主要产品有增有降(具体见表4)。 建筑业和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7.9亿元,比上年增长56.4%;建筑施工面积7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9.8%。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7亿元,比上年增长77.68%。其中,完成城镇投资128.2亿元,增长0.2%。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4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商品房销售面积65.9万平方米,增长23.8%,其中销售住宅58.98万平方米,增长25.4%。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市区实现零售总额33.2亿元,同比增长21.0%;市以下的零售额实现24.2亿元,同比增长11.3%。 金融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44632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6.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98837万元,比上年末增长7.8%。 教育、卫生和文化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市共有普通中学24所,其中:高级中学3所,完中(初中、高中)2所,初级中学14所,九年一贯制5所,在校学生28577人,专任教师2146人。小学134所,在校学生28273人,专任教师2758人。幼儿园96所,在园儿童940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92人。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222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群众健康得到进一步保障。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89所,其中:医院7所,卫生院20所,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诊所50所,村卫生室403所。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090人,拥有医疗床位1770张。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242场,观众30万人次;文化艺术馆(站)18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达到15.4万册。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公共广播节目套数1套,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6023小时;电视台1座,公共电视节目套数1套,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8760小时。全市无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5%。 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 城市建设投入加大,市容市貌日异优化。全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11243万元,其中:集中供热1386万元,道路桥梁9174万元,园林绿化433万元,排水250万元。 城市公用事业取得新成绩。城市供水总量734万立方米,最高日供水量2.52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外购量660吨,家庭用液化气用户达2.6万户。城市集中供热面积322万平方米,供热能力达777兆瓦。城市绿化覆盖面积422公顷,园林绿地面积336公顷。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39445人,出生人口4770人,出生率为8.84‰;死亡人口2431人,死亡率为4.5‰;自然增长率为4.33‰。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6元,增长23.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增长14%。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7个,拥有床位2319张,收养1476人。全市各类社会福利企业6户,共安置136名城镇残疾人就业。 全市有14596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发放低保资金3222.65万元,其中城镇2158.05万元,农村1064.60万元。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加快,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8858人,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26290万元,发放养老金33035万元。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495人,失业保险费收入1686万元,支出818万元。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2843人,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10380万元,支出7787万元。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5037人,工伤保险统筹基金收入1126万元,支出869万元。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4170人,生育保险统筹基金收入317万元,支出123万元。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为341509人,参合率达99.78%。共筹措资金7855万元,支付补偿资金7219万元。 说明:1、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2、本公报中各产业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