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绥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5-10 遵义市绥阳县统计局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

2011年,全县财税部门在确保行政运行、保障重点项目资金、民生工程的前提下,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工作,使全县财政税收继续保持健康增长步伐。全年财政预算总收入完成40500万元,比上年增长34.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371万元,比上年增长47.7%,排全市第5位。其中:增值税901万元,比上年减少8.2%;营业税6894万元,比上年增长44.1%;个人所得税1165万元,比上年增长1.2%;烟叶税3146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城市维护建设税691万元,比上年增长28.7%,耕地占用税1431万元,比上年增长16.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6887万元,比上年增长22.5%,排全市12位,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982万元,比上年增支6424万元,同比增长47.7%;公共安全支出5809万元,比上年增支538万元,同比增长10.2%;教育支出31919万元,比上年增支4545万元,同比增长16.6%;科技技术支出57万元,同比下降35.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75万元,比上年增支49万元,同比增长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518万元,比上年增支1714万元,同比增长25.2%;医疗卫生支出14869万元,比上年增支5507万元,同比增长58.8%;环境保护支出3812万元,比上年增支415万元,同比增长12.2%,农林水事务支出26648万元,比上年增支1949万元,同比增长7.9%;交通运输支出2272万元,比上年增支1589万元,同比增长232.7%;保障性住房支出4575万元,比上年增支3745万元,同比增长451.2%;其他支出682万元,比上年减支5814万元,同比下降89.5%。

国地税累计完成31750万元,比上年增收6127万元,同比增长23.9%。其中:国税完成11250万元,比上年增收1623万元,同比增长16.9%,地税完成20500万元,比上年增收4504万元,同比增长28.2%;财政系统完成税收8750万元,同比增收4211万元,同比增长92.8%。税收收入17253万元,比去年增收3690万元,同比增长27.2%,非税收入7118万元,比去年增收4178万元,同比增长142.14%。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60937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单位存款101558万元,比上年增长35.6%;个人存款330035万元,同比增长17.1%;财政性存款29206万元,比上年增长3.6%;临时性存款126万元,比上年增长374.2%。各项贷款余额179345万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426万元,比上年增长0.5%;中长期贷款余额162919万元,比上年增长36.5%

九、教育、科技

2011年,县委、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科技的支持力度,使我县教育和科技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教育、科技事业健康向前发展。全县共有学校211间,其中:小学179间,初中25间,高中(含职业高中)6间;专职教师人数4250人,其中:小学教师2246人,初中教师1623人,高中(含职业高中)教师381人;在校学生73752人,其中:小学在校生41027人,初中在校生25557人,高中(含职业高中)在校生7168人;招生学生人数17709人,其中:小学招生5587人,初中招生8769人,高中(含职业高中)招生3353人;毕业生人数17781人,其中:小学毕业生8826人,初中毕业生7270人,高中(含职业高中)毕业生1685人。全县教育支出31919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25.15%,比去年增支4545万元,同比增长16.6%。

科学技术支出完成57万元,比去年减支31万元,同比下降35.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陈列馆1个,档案馆1个,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5.9万册。有线电视用户34719户,全县能收看电视10.52万户,全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70.08%。

在卫生事业方面: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0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4个。卫生技术人员47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218人,注册护士158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774张。全县医疗卫生支出14869万元,比去年增支5507万元,同比增长58.8%。通过财政支持和医疗机构的努力工作,不断改善我县医疗条件,提升医术水平,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方便群众治病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县体育局运动中心开办“跆拳道班”、“拳击班”、“乒乓球班”、“篮球训练班”,每天早上6-8点钟全面开放体育运动场,为全县人民免费提供运动场所。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大大提升诗乡人民的身体素质,为上级组织输送了大量的体育后备人才,我县已成为全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十一、职工与工资

全县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1287人,其中:男性7358人,女性3929人,在岗职工10006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41887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在岗职工劳动报酬40151万元,比上年增长22.7%;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6211元,同比增长8.7%。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9026元,比上年增长13.2%(含13个月工资,补发事业单位绩效工资,2010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资金)。从分行业来看,职工平均工资居前列的主要有批发零售业中的金融保险业、电力供应业、邮电通信业、烟草公司等。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就业

根据公安年报统计,2011年全县年末总户数150967户,总人口541963人,户均人口3.6人。按户籍人口口类型分:农业人口492673人,非农业人口49290人;按户籍人口性别分:男性283797人,女性258166人,男女性别比为109.9:100。当年出生人口8452人,死亡人口2669人。人口出生率为10.76‰;人口死亡率5.46‰,人口自然增长率5.3‰(这些指标是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的),乡村劳动力资源347359人,同比增长1.5%,乡村从业人员314808人,同比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5779元,同比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9元,同比增长13.4%。

年末参加社会保险人数77755人,比上年末增加17621人,增长29.3%。其中:基本养老保险6154人,比上年增加166人;失业保险6212人,比上年增加117人;基本医疗保险46732人,比上年增加3262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05345人,同比增长1.7%,参合率达到95.6%;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464103人次,比上年末减少12945人次,同比下降2.7%。其中:城镇参保人数为42216人次,比上年末增加1434人次,同比增长3.5%;农村421887人次,比上年末减少14379人次,同比减少3.3%。本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862万元,同比下降11.9%。社会保险和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发放标准逐年提高,救济救助机制不断完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医疗救助”、“贫困生助学贷款”、“挂帮工作”等政策的全面落实。新开工建设廉租房300套8000平方米,公租房174套5500平方米,棚户区改造400套14370平方米,已经竣工167套,农村旧危房改造竣工2133户475362平方米。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38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1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76人,实现就业培训1347人,培训合格1311人,创业培训296人,有组织劳务输出86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177个,转移农村劳动力11151人次,实现劳务收入约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