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1年,全市大力推进内外快速通道和农村公路建设。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6694公里,其中:四级及以上公路13115公里。全年建成通乡油路(水泥路)426公里,通村公路1143公里,乡镇客运站(点)10个。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5583万吨,比上年增长13.96%,货运周转量443719万吨公里,增长17.39%;完成客运量15509万人次,增长11.44%,客运周转量421558万人公里,增长10.32%。迎部检的国省干线改造全面完成;宜宾港志诚作业区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建成运行;宜泸高速路基、隧道、桥梁建设速度加快;宜叙高速公路的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宜昭高速正在编制工程可行研究报告。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9%。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总数达376.38万户,增加41.4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63.03万户,减少3.5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13.35万户,增加45.05万户。互联网用户数31.79万户,增加5.49万户。 2011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0.60亿元,同比增长20.91%;接待游客1706.26万人次,同比增长16.53%。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作为省政府确定的“四川省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市”,全市构建起全面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宜宾市旅游标准化体系;组织开展“2011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宜宾分会场等旅游推介活动;乡村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四川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四川乡村旅游示范乡镇7个,四川乡村旅游示范村12个,省级星级农家乐10余家。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28家,旅行社31家。 六、国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9.12亿元,增长45.2%;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4.85亿元,增长16%;住宿业实现零售额4.24亿元,增长32.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5.95亿元,增长13.8%。 2011年,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09%,其中:出口总额5.46亿美元,增长23.68%;进口总额2.66亿美元,增长28.07%。实际利用外资5010万美元,增长22.91%。外派劳务人员1470人次,增长8.41%;实现对外劳务合作收入87.81万美元,增长10.04%。 2011年,全市招商引资市外履约项目489个,其中:省外履约项目348个。市外到位资金502.48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其中:省外到位资金316.81亿元,增长38.8%。引进资金从行业看,主要分布在电力、燃气、煤、制造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引进省外资金主要来源于湖北、北京、重庆、广东、浙江和云南等省(市),占省外引资总额的76.24%;省内市外资金来源集中在成都、自贡、泸州三市,占省内市外到位资金的84.54%。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231.48亿元,增长45.99%。地方财政收入141.73亿元,增长54.4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7.23亿元,增长33.79%。地方财政支出251.14亿元,增长41.7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79.39亿元,增长25.17%。 国地税完成各项收入总计142.9亿元,增长33.2%,其中:国税各项收入72.5亿元,增长36.98%;地税各项收入70.4亿元,增长29.52%。 2011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99.82亿元,比年初增长26.8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0.26亿元,比年初增长20.0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23.08亿元,比年初增长17.65%,其中:短期贷款195.39亿元,比年初增长25.07%;中长期贷款322.35亿元,比年初增长13.58%。 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27家。按业务性质分:产险公司14家,寿险公司11家,养老险公司1家,健康险公司1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中资公司25家,外资公司2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4.2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财产险业务总收入9.16亿元,同比增长18%;人身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5.1亿元,同比减少10%。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7.8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5.04亿元,增长27.9%,人身险短期险赔款支出2983.86万元,增长16.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521所(不含成人中小学、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生88.51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3.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8.08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8.21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0.58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36.4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0.06万人,在园幼儿12.01万人。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推进;80%的乡镇基本实现市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南溪职中列入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9+3”免费教育计划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高考本科上线连续两年突破万人大关,连续六年保持高位增长;对外交流合作取得实质进展,市教育局与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南溪区与北师大教育学部,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全省教育系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现场会在宜宾召开。 宜宾被表彰为2009-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宜宾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批成立“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川南分中心”。2011年,市财政预算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911万元,科技自主创新专项资金1200万元,科技创新担保资金1000万元,专利资助资金100万元,科技奖励专项经费152万元,获国、省科技经费共计2481万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9家;有6个战略性新兴产品进入省级规划。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评审宜宾市科技进步奖50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5项。 全年专利申请量773件,授权量586件,均排全省第六位;累计专利申请量6243件,累计授权专利达4934件;新增专利实施138件;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429件。2011年,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5件,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4个。 九、文化、广电、卫生和体育事业 2011年末,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总藏量946千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1个,文物管理所11个,博物馆9个,文物保护单位253个,17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酒都剧场迁扩建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成功举办“酒圣节”、“早茶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