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5-07 十堰市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十堰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面临困难较多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五城”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进取、克难攻坚,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深度蔓延、国内商用车市场强势回落、农业自然灾害持续发生等对经济增长的各种不利影响和挑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为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51.9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302.5亿元,增长13.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1%,下降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5%,提高0.7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25427元。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9.1%,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8.7%,房地产业增长4.5%,其它服务业增长9.5%。

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6.0%,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5.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2%。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发展的资源、环境、成本、市场等因素日益增加,节能减排形势比较严峻;第三产业比重不高,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依然比较艰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健全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工业生产和外经贸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等;物价总水平涨幅超出调控目标,市民实际生活水平受到影响等等。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96.9亿元,增长4.5%。其中,农业增加值57.7亿元,增长3.4%;林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13%;牧业增加值29.3亿元,增长5.7%;渔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6.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6亿元,增长1.1%。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7.6万吨,比上年增加1.9万吨,增长1.7%,是近十年来最高点。其中,夏粮29.5万吨,比上年减少1.0万吨,减幅3.2%;秋粮78.1万吨,增长3.8%。全市粮食作物播种达到408.2万亩,比上年的410.2万亩减2.0万亩,减幅0.5%;油料面积116.0万亩,增加3.2万亩;蔬菜面积106.7万亩,增长6.4%。全年油料产量11.7万吨,增长3.9%;蔬菜产量137.6万吨,增长7.1%;水果产量30.79万吨,下降14.2%,其中柑橘产量25.5万吨,下降12.6%。当年造林面积3.0万公顷,新增造林面积1.0万公顷。

全年生猪出栏170.3万头,比上年增长5.9%;家禽出笼2333.01万只,增长3.5%。肉类总产量18.9万吨,增长11.5%。其中,猪肉产量12.8万吨,增长10.6%;禽肉产量3.4万吨,增长10.9%。禽蛋产量4.6万吨,增长12.0%;奶类产量850吨,增长8.9%。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9万吨,增长5.2%,再创历史新高。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56.8万千瓦,增长15.8%;农村用电量4.5亿千瓦时,增长43.5%;全年化肥施用量13.2万吨,增长2.8%;有效灌溉面积35.9千公顷,机电排灌面积3.6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58.7亿元,增长9.9%,实现工业增加值386.5亿元,增长10.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5家。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2%,集体企业增长0.9%,股份制企业增长14.7%,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36.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4%,其他企业增长19.8%。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9%,轻工业增长34.4%。轻重工业结构比为5.8:94.2。分行业看,汽车工业增加值273.1亿元,增长8.1%;医药制造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12.8%;纺织行业增加值2.9亿元,增长9.9%;化学制品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30.4%;有色金属冶炼业增加值9.2亿元,下降5.3%;黑色金属冶炼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23.8%;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增加值18.9亿元,下降3.0%。规模以上企业用电量为8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4.6亿元、利润总额182.8亿元、税金总额21.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5%、23.9%和10.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02家,亏损面比上年扩大5.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7.1%,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初步统计,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139家,完成施工产值199.8亿元,增长11.3%;实现利润4.4亿元,增长25.7%;税金6.1亿元,下降0.5%。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8万平方米,增长15.9%,其中招投标承包面积380.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3.2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全年新开工项目846个,完成投资262.6亿元,增长72.0%。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经济投资263.1亿元,增长34.2%;集体经济投资37.8亿元,增长77.1%;股份制经济投资17.7亿元,增长41.8%;个体私营经济投资181.4亿元,增长20.7%。按投资用途划分,新建投资252.4亿元,增长39.8%;扩建投资78.7亿元,增长26.9%;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66.5亿元,增长2.4%。按产业划分,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20.9亿元、182.3亿元和283.7亿元,分别增长69.8%、13.6%和42.3%。其中工业投资182.2亿元,增长14.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7亿元。

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完成52.9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住宅投资35.3亿元,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6.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5亿元,占16.1%。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736万平方米,增长34.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65.9万平方米,增长33.8%。商品房销售面积172.4万平方米,下降9.4%;商品房待售面积56万平方米,下降29.6%。

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水力发电18万千瓦,输电线路长度43.5公里,水泥180万吨/年,新建公路219公里,改造公路816公里。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9%。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4.8亿元,增长18.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3亿元,增长16.7%。

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595.3亿元,增长20.0%,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额259.6亿元,增长15.3%;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35.7亿元,增长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