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安远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关键的一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升农业、突破工业、做美城乡、做旺旅游、壮大财政、做强教育、做实民生”的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和谐、幸福安康新安远,努力推进安远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全县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工业生产稳步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测算,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5241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0%,增幅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2871万元,同比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89092万元,增长10.7%,其中工业增加值77904万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150456万元,增长14.4%。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2.0:25.3:42.7,其中一产占GDP的比重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二产同比上升了1.3个百分点,三产同比上升了0.5个百分点。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9374元,比上年增长18.3%。 二、农业 农业生产发展良好。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540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1%,增幅同比上升了0.7个百分点。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114920万元,增长7.8%;林业产值16599万元,增长4.6%;牧业产值45060万元,增长4.8%,渔业产值6541万元,增长14.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80万元,增长10%。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57175亩,同比下降0.9%。其中稻谷种植面积282247亩,下降1.4%;瓜类种植面积15788亩,增长6.4%;花生种植面积5078亩,增长22.3%;蔬菜种植面积39118亩,下降3.8%。年末水果种植面积287790亩,比上年扩大26752亩,增长10.2%。 全年粮食总产量107020吨,同比下降1%;水果产量308932吨,同比增长13%,其中柑桔产量307586吨,同比增长13.5%。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年肉类总产量31215吨,同比增长10.7%。生猪出栏29.9万头,同比增长17.8%。家禽年末存笼9874只,同比下降17.8%。水产品产量6208吨,同比增长4.2%,其中养殖业产量6023吨,同比增长6.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利税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含稀土公司)201212万元,同比增长79.4%;实现工业增加值47485万元,同比增长21.6%。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2.5%,比去年下降了7.9个百分点。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431万元,同比增长65.1%;实现利税47322万元,同比增长238.5%,比上年提高102.7个百分点,工业利税再创历史新高。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95.23%,同比上升210.83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118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4%,增幅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建筑业营业税上交1397万元,同比增长30.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11年,我县以“百个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十大工程”,投资拉动效应得到显现。全县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9572万元,同口径相比增长35.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731万元,同比增长3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624万元,同比增长8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没有投资,同比下降10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2624万元,增长85.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948万元,增长103.2%。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138万元,同比增长21.9%。 五、国内贸易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244万元,同比增长16.5%。按销售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86433万元,同比增长16.5%;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8811万元,同比增长16.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4063.4万元,同比增长26.1%;零售业零售额81544.4万元,同比增长21.9%;住宿业零售额1458.3万元,同比增长30.9%;餐饮业零售额19876.1万元,同比增长17%。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6个,签约内资17.01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875万美元,同比增长12.1%。 全县实现外贸出口1320.2万美元,同比增长7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保障能力继续增强。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33098万元,同比增收9036万元,增长37.6%。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收入14274万元,同比增收4892万元,增长52.1%;地税部门完成收入15363万元,同比增收4528万元,增长41.8%;财政部门完成收入3461万元,同比减收711万元,增长25.9%。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307万元,同比增收4962万元,增长32.3%。全年财政总支出118280万元,同比增支24852万元,增长26.6%,增速同比上升了23.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956万元,同比增长11%;教育支出31873万元,同比增长36.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961万元,同比增长23.5%;节能环保支出1444万元,同比增长19.3%;医疗卫生支出12649万元,同比增长17.3%;公共安全支出5439万元,同比增长11.8%。 金融业发展稳健。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1835万元,比年初增加83650万元,增长22.7%。其中,城乡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余额271606万元,比年初增加53039万元,增长24.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0294万元,比年初增加52751万元,增长31.5%。 保险业发展加快。据保险公司年报显示:全年保费收入达5324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财险公司保费收入2314万元,比上年增长21.2%;寿险公司保费收入3010万元,同上年持平。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991.7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财险公司赔款及给付1331万元,比上年增长40.1%;寿险公司各类赔款及给付660.7万元,比上年增长4.3%。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1年争取校建资金6953.2万元,实施校建项目64个,新建、改扩建校舍7.22万平方米。 年末拥有各类学校177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各1所,纯初中13所,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153所;幼儿园148所。全县现有教职工3671人;在校学生64278人,其中小学35562人,初中19922人,普通高中5326人,职业学校3468人;在园幼儿15012人。 全面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全县共有县级艺术表演剧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各1个。实施广播村村响达标工程,实现全县村村建有广播室的目标,有线广播覆盖农户达到100%;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工程已在县城全面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