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清丰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5-02 濮阳市清丰县统计局

清丰县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的总体目标,多措并举,戮力同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取得了保增长、保态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胜利。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33588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7530万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767314万元,比上年增长24.3%;第三产业增加值231043万元,比上年增长6.7%。三次产业比例结构比为25.3:57.4:17.3,“二一三”产业模式进一步巩固。

二、农业

201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5330公顷,比上年增加698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8063公顷,比上年增加180公顷;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3160公顷。棉花、油料、瓜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109公顷、11596公顷和23691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53.81万吨,增产0.61%,粮食单产达475公斤。其中:夏粮总产34.77万吨,增产0.76%;秋粮总产19.03万吨,增产0.33%。

全年棉花产量425吨,比上年下降15.62%;全年油料产量6.53万吨,增产15.62%;全年蔬菜产量59.09万吨,增产3.72%;全年瓜类产量6.83万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4.82万吨,比上年增长8.16%。其中:牛肉产量3105吨,增长5.33%;猪肉产量2.65万吨,增长4.48%;禽肉产量1.74吨,增长5.1%。全年禽蛋总产量6.12万吨,增长2.68%。全年奶类总产量0.68万吨,增长10.5%。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共完成6个项目的开发任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1万亩,新打机井206眼,配套机井435眼,病虫害防治0.4万亩,建设农田防护林网2万亩,推广小麦高产综合配套技术0.3万亩,推广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0.2万亩。

水利设施不断完善。2011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3.88千公倾,本年新增2.27千公倾;本年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1.4千公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67千公倾、新增排灌机电井410眼。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11年共有全部工业企业105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6家。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8.8%。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9.1亿元,比上年增长6.8%。

规模以上工业23个大类中,增加值居前五位的行业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家具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2.4亿元、11.9亿元、5.8亿元、4.9亿元和4.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8.1%、23.3%、33.0%、32.1%和68.4%,5个行业合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9.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3.2%。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较好。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6122万元,比上年增长31.97%,产销率达98.3%。实现利税总额361311万元,同比增长47.1%。其中:实现利润总额284970万元,比上年增长44.18%。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小麦粉123.4万吨,增长18.3%;饲料2.35万吨,增长297.6%;食用油2.65万吨,增长46.6%;酱油6.7万吨,增长13.5%;供电量45984万千瓦时,增长20.2%。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0513万元,比上年增长1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70618万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城乡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28560万元,比上年增长37.1%;农户投资42058万元,比上年增长8.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03791万元,同比增长65.7%;第二产业投资602779万元,同比增长22.7%;第三产业投资221990万元,同比增长6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9019万元。

全年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38.4亿元,占总投资的37.4%,比上年增长119.8%。

五、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019万元,比上年增长19.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15940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住宿和餐饮业收入额84079万元,比上年增长25.7%。按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94869万元,比上年增长61.4%,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75739万元,比上年增长19.6%,个体实现零售额229411万元,比上年增长7.9%。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615.8万美元,比上年增加451.5万美元,同比增长38.8%。

六、财政、金融

2011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8372万元,较上年增长12.2%。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986万元,较上年增长21.8%。全县地方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64769万元,较上年增长22.2%。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6071万元,较上年增长26.1%。

2011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75512万元,比年初增加95239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3980万元,比年初增加77656万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3535万元,比年初增加15893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69801万元,比年初增加7318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3734万元,比年初增加8574万元。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全县共有学校数(含教学点)355所,在校学生(含私立)149984名,教职员工(含私立)6402人,专任教师(含私立)5702人。其中:基础教育在校学生135145人;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4839人;学前教育在校学生13254人。全县普通高中共有3所,教职员工664人,专任教师586人,在校学生6880人。普通初中25所,教职员工1770人,专任教师1527人,在校学生33352人。全县小学185所,教职员工3217人,专任教师3067人,在校学生8165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科技事业全面进步。2011年,共获得各类科技项目90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28项、县级61项。共拨付科技经费919万元。全年共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9项,适用技术成果转化数量13项,全县共申请专利118件,授权专利34件。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2011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国内演出场次1255场,观众人次达870千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42千册。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2011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4个,床位1234张,卫生机构总人数为1608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7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8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