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乐清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5-28 温州市乐清市统计局

乐清市统计局

2012年3月15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克服国内外极其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种种困难,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年经济运行在小幅放缓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大投入”战略取得积极成效。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民生工作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经济

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为57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幅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346.62亿元,比上年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20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4570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7076美元,比上年增长8.6%。

国民经济结构继续得到优化。三产结构由上年的3.4:61.7:34.9调整为3.3:60.6:36.1,三产在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4.4%,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全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95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3537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8%,比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7.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5%。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为9.35、0.11、7.67和9.8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4%、-17.9%、9.2%和-4.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1亿元。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56.27万亩,比上年下降4.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39.18万亩,比上年下降3.4%,产量为16.20万吨,增长5.3%。经济作物中,除茶叶产量稳定外,其他作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畜牧业平稳发展。我市畜牧量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生猪饲养的扩大,全年生猪出栏20.43万头,比上年增长3.0%。兔养殖随着价格的高位运行快速扩大,出栏比上年增长20.1%,而牛、羊、家禽的出栏则在下降。

渔业养殖面积缩减。年末我市海水养殖面积14.30万亩,淡水养殖面积3.68万亩,分别下降2.6%和0.1%。。全市水产品总产量7.10万吨,下降4.7%,其中海水产品总产量达6.56万吨,下降4.8%。海水产品中,海洋捕捞6294吨,海水养殖5.93万吨,分别下降22.4%和2.4%。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拥有各类涉农产业化经营组织(企业、合作社、协会等)650个,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温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4家,其中超亿元的2家,带动农户9.78万户,联接基地面积15.26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560家,带动农户5.3万家,联接基地750个,面积8.5万亩。

全年水利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亿元,年末拥有水库21座。新增围垦圈围面积近1万亩,解决了13个乡镇46个村人口安全饮用水问题,建成标准防洪堤7.47公里,整治河道37.6公里,山塘除险加固6座。

“三分三改”工作有序开展。全市17个镇(街道)都已成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全年完成股改村173个,地改村68个,股改地改工作走在了温州前列。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50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实现工业增加值32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6%,增幅比上年下滑了4.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67.8%下降到55.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2000万元以上)837家,实现产值107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1%,规上工业产值占总产值的71.7%。其中超亿元产值企业达190家,其中,产值超5亿元的达31家,超10亿的达14家,超20亿元的达4家,超50亿元的达3家。

主导行业稳定发展。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稳定,全年累计实现规上产值63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58.4%,比上年增长18.6%。全年新增浙江名牌产品3个,现共有19个;新增温州名牌产品24个,现共有40个。全市拥有注册商标20581枚,驰名商标5枚,省着名商标54枚,温州市知名商标71枚,乐清市名牌商标167枚。

经济效益增速放缓,骨干行业贡献起稳定作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实现利润总额63.6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分行业看,7大行业的年利润总额都超过亿元,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力对全市盈利增长贡献最大。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0.12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全市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0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5.85亿元,增长32.2%;实现利润总额2.18亿元,增长1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6.66亿元,增长110.9%,增速创历史新高,其中工业性投资72.12亿元,增长3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51.9%,比上年提高23.5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7.23亿元,增长112.2%。得益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加快推进,限额以上基础设施完成投资额50.27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增幅比上年提高了28.3个百分点,其中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31.39亿元。新开工项目拉动明显。全年新开工项目375个,是上年的2.59倍;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额17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2%,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9.3%。民间投资活跃,全年完成民间投资19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9%,增速比限额以上投资平均水平高出31.7个百分点,高出国有经济投资增幅90.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5.7%,比上年提高9.1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增长快速,但销售出现疲软。房地产进场速度加快,全年房地产投资达128.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9%,增幅比上年提高了70.5个百分点,对限额以上投资的贡献率达到58.0%。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0.0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7.7%;商品房销售额41.41亿元,比上年增长6.5%。

五、交通、邮电和电力

交通设施日臻完善,公共服务不断优化。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1亿元,完成公路客运量6497万人次、货运量1044万吨。项目建设推进有力,新增公路里程22公里,公路总里程达1423.357公里,密度达121.23公里/百平方公里。率先在温州实行城市公交体制国有化改革,组建国有公交公司进行公交运营,投入119辆新公交车辆(实际运营公交146辆)。积极探索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工作,加快客运向农村延伸,保证城乡居民的便利出行,农村客运通车率达87.5%。累计更新出租车914辆,交通综合运输能力显着增强,运力运量基本满足社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