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6-30 河池市统计局

河池市统计局

2012年6月5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机遇,强化措施,克难攻坚,保持了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二五”开局奠定了基础。

一、综合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8.13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1%(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81亿元,增长3.58%;第二产业增加值227.32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增加值171.16亿元,增长4.0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3.09%、43.87%和33.03%。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90%、34.10%和39.9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5323元。

国家统计局河池调查队调查结果,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6%,八大类消费价格两降六升,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9.7%;衣着类价格下降0.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3.3%;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6%;居住类价格上涨4.8%。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69万人,比上年增加237人,增长0.8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4%,比上年下降0.42个百分点。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902元,比上年增加2383元,增长8.66%。

全年财政收入50.72亿元,比上年增长7.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3.36亿元,增长1.78%。各项税收收入43.11亿元,增长12.13%。一般预算支出141.94亿元,增长17.34%。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99.08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实现增加值119.81亿元,增长3.58%。其中农业产值86.06亿元,增长3.48%,增加值58.16亿元,增长1.54%;林业产值18.43亿元,增长4.18%,增加值13.91亿元,增长3.71%;牧业产值85.01亿元,增长2.95%,增加值41.99亿元,增长6.04%;渔业产值6.00亿元,增长5.42%,增加值3.87亿元,增长2.6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58亿元,增长20.92%,增加值1.88亿元,增长19.95%。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6.6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4千公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73千公顷,增加0.14千公顷;甘蔗种植面积84.96千公顷,增加5.58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2.92千公顷,增加2.13千公顷。全市年末实有果园面积45.5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74千公顷;桑园面积44.68千公顷,增加3.42千公顷;茶园面积351公顷,比上年增加13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99.87万吨,比上年增长4.25%;油料产量0.86万吨,增长3.78%;甘蔗产量447.69万吨,增长4.14%;蔬菜产量(含食用菌)105.94万吨,增长4.11%;园林水果产量27.13万吨,增长8.02%。

年末生猪存栏170.13万头,比上年增长1.41%;生猪出栏199.35万头,下降2.22%。全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1.17万吨,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猪肉产量14.71万吨,下降2.08%;牛肉产量1.67万吨,增长6.13%;羊肉产量1.04万吨,增长7.11%;禽肉产量3.02万吨,增长15.11%。蚕茧产量8.61万吨,比上年增长7.33%。

年末全市淡水养殖面积14.2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700公顷,增长5.24%;全年水产品产量6.06万吨,增长5.74%。

全年木材采伐量181.27万立方米,增长2.30%。油桐籽产量2.99万吨,增长43.06%;油茶籽产量2.83万吨,增长5.99%;板栗产量1.91万吨,下降12.38%;八角产量0.79万吨,增长2.60%。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87.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53%。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7.03千公顷,当年新增加0.67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47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8%,实现增加值189.06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0.59%。规模以上工业[3]总产值39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97%,其中轻工业产值76.47亿元,增长40.03%;重工业产值313.91亿元,增长13.61%。实现增加值157.55亿元,增长3.10%,其中轻工业24.43亿元,增长13.50%,重工业133.12亿元,增长1.6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18.72亿元,比上年下降9.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35.16亿元,增长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2.02亿元,下降15.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1.66亿元,增长30.3%。

从主要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25.66亿元,比上年增长9.7%;非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3.51亿元,增长43.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12.27亿元,下降2.9%;饮料制造业增加值6.20亿元,增长67.2%;纺织业增加值3.87亿元,增长10.4%;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加值3.13亿元,增长24.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4.28亿元,增长12.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17.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3亿元,增长9.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9.80亿元,增长3.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0.86亿元,下降8.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46.30亿元,下降7.3%,其中电力生产业增加值35.07亿元,下降12.2%

全年发电量181.0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下降15.5%;成品糖产量46.52万吨,比上年增长0.1%;蚕丝3964吨,增长22.3%;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23.66万吨,增长22.3%;水泥产量319.86万吨,增长39.1%;铁合金5.53万吨,下降4.5%;十种有色金属45.22万吨,增长9.6%;小型拖拉机0.7万台,下降21.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2.45,比上年提高6.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52.62亿元,比上年增长8.11%;实现利润总额20.72亿元,下降21.09%;税金总额18.32亿元,下降8.67%。从行业看,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7.67亿元,增长3.7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8.91亿元,增长126.12%;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0.19亿元,下降82.7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0.43亿元,比上年增亏0.22亿元;纺织业实现利润0.39亿元,下降24.6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0.5亿元,增长178.56%;电力热力行业实现利润2.9亿元,下降78.78%,其中水力发电业实现利润2.92亿元,下降77.61%。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26亿元,比上年下降2.78%。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3.29亿元,增长24.47%;实现利润1.57亿元,增长6.79%;上缴税金1.35亿元,增长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