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襄垣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三创四快”发展思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圆满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1369”工作目标,使全县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2年,县委、县政府继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扶持民营经济,使全县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走向一致,内在关系趋于协调。国民经济保持高位增长,年增幅达13.4%;农业生产形势喜人,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煤焦产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消费市场坚挺,物价平稳;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同获丰收。 初步统计: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18287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1476万元,比上年增长15.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6157万元,比上年增长1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5238万元,比上年增长13.2%。三产结构比例为22.7:47.1:30.2,与上年相比,一产、二产分别提高0.4和0.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了0.5个百分点。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510元,约折合915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8458万元,比上年增长23.1%。 结构调整初见成效。2002年,全县继续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顺利完成了“1369”工作目标。在农业上,绿色经济区域初步形成产业化格局,全年共建成优质玉米、优质专用小麦、小杂粮、园艺业四个10万亩绿色种植基地;在工业上,标志性工业项目进一步形成,截止年底,一批煤焦企业顺利技改达效,襄垣煤矿形成120万吨生产能力,夏店兴达煤矿形成45万吨生产能力,弘峰焦化60万吨焦炭项目完成“三通一平”和部分土建工程。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02年,全县新上和技改民营企业项目100余个,总投资达到4亿多元,其中投资在1亿元以上项目1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100万元至1000万元项目13个。全县民营经济实体达到4858个,上缴税金占全县财政收入42.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结构调整深度不够。在工业上,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少、产业链短;在农业上,产业化程度差,特色产品开发和加工规模小,带动力弱。二是工业运行不稳定因素比较突出。虽然煤炭行业增长较快,但这仅是国家关井压产带来的政策性效益,其他行业如焦炭、生铁等产品,利润增幅有所回落,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推进作用有所减弱。三是城镇就业矛盾较为突出,低收入群体,生活仍然窘困;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二、农业 粮田效益不断提高。2002年,全县农村实施了在退耕还林和种植结构调整工程。粮食作物在播种面积比上年下降的情况下,粮、油、菜及主要农作物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91786吨,比上年增长2.7%,为历史上第一个丰收年,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夏粮产量达到47530吨,比上年增长0.9%,秋粮产量达到144256吨,比上年增长3.3%。经济作物播种面积都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加。油料产量为6722吨,比上年增长2.8%;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7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72%,总产量为136491吨,比上年增长52.3%;瓜果类播种面积达到1.5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6.9%,产量达到55428吨,比上年增长14.0%。 畜牧业、渔业继续平稳发展。2002年,全县大牲畜年末存栏达到54378头,比上年增长4.9%,其中:驴达到5004头,比上年增长64.0%。肉牛、肉猪、肉用羊的出栏数分别为9338头、108054头、16719只,比上年分别增长5.2%、6.6%、16.6%。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11238吨,比上年增长2.5%;牛奶产量达到1509吨,比上年增长4.1%;禽蛋产量达到4777吨,比上年增长18.5%;其它羊毛、羊绒、蜂蜜等畜产品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全县水产品产量为175吨,比上年略有下降。 林业生产形势趋好。2002年,全县共完成荒山造林5.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完成4.7万亩,太行山绿化完成1.18万亩,四旁植树180万株,通道绿化120公里,补植补种3万亩,封山育林6740亩,农田林网完成2万亩。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2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28111千瓦,比上年增长3.9%;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58台,小型拖拉机达到1966台,农用载重汽车达到405台,作业效能均有提高;全县化肥(折纯)施用量达到9196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村用电量达到246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1%;农用薄膜使用量达到122吨,比上年增长6.1%;农药使用量达到34吨,比上年增长3.3%。 乡镇企业快速成长。2002年,全县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227875万元,比上年增长30.8%;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67895万元,比上年增长31.0%;乡镇企业实缴税金达到6616万元,比上年增长5.8%。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全县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个数达到36个,比上年增加7个,增长24.1%。实现工业总产值51050万元,比上年增长33.9%。实现工业增加值16460.1万元,比上年增长33.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实现产值19315.8万元,比上年增长40.6%;集体企业实现产值14158.6万元,比上年增长1.5%;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17575.6万元,比上年增长64.2%,增幅最为明显。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产值1413.2万元,比上年增长60%;重工业实现产值49636.8万元,比上年增长33.5%。按国民经济行业:煤炭采掘企业实现产值24321.1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47.6%,工业倚重废轻,资源型工业格局仍然十分严重。 工业产品销售状况受国家关井限产政策的影响,原煤热销,形成绝对卖方市场,拉动全县工业销售产值快速增长。200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50927.6万元,比上年增长63.6%,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100.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仍保持较快增长。2002年,全县原煤产量为302.3万吨,比上年增长0.3%;焦炭产量为54万吨,比上年下降了4.1%;洗精煤产量为106万吨,比上年增长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