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岳麓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矢志加快产业发展,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期间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466679万元,同比增长18.8%,增幅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6357万元,同比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3191972万元,同比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2108350万元,同比增长11.9%。 三次产业的结构比由上年的3.8:53.7:42.5调整为3.0:58.4:38.6,第二产业占比增加4.7个百分点。在GDP累计增幅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0.0、13.7、5.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0.2%、73.0%、26.8%。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30573万元,同比增长31.6%。一般预算收入143491万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国税收入7846万元,地税收入105982万元,财政部门收入29663万元。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5%,涨幅提升2.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5%,涨幅提升2.0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5%,涨幅提升2.6个百分点;城市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4%,涨幅提升1.6个百分点。 省市为民办实事工程42个指标全部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其中18个指标超额完成任务,在促进就业、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等领域成效显着。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3314万元,同比增长0.9%。其中农业产值127621万元,同比增长11.8%;林业产值7770万元,同比增长9.7%;畜牧业产值66334万元,同比下降14.5%;渔业产值15894万元,同比下降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695万元,同比增长3.9%。全年粮食总产量127803吨,出栏肉猪24812吨,肉禽出笼77.4万羽,水产品产量9599吨。 全年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9.4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0户,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座,新建农村沼气池100口,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7428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734928万元,同比增长2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01110万元,同比增长37.3%。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按轻重工业分组,轻工业增加值54661万元,同比增长7.9%;重工业增加值2546449万元,同比增长38.2%。按经济类型分组,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22026万元,同比增长5.4%;集体企业增加值1826万元,同比增长26.6%;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10462万元,同比减少42.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477855万元,同比增长40.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81072万元,同比增长5.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7869万元,同比增长21.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321828万元,同比增长43.5%。 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企业共59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45143万元,同比增长12.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6%;房屋竣工面积57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76239万元,同比增长32.9%。其中,城镇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086950万元,同比增长33.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9289万元,同比下降1.9%。建安投资3128120万元,同比增长104.9%。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02903万元,同比增长55.9%。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2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8%;商品房销售额为1263592万元,同比增长14.7%,其中住宅销售额为1179185万元,同比增长9.3%。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0740万元,同比增长16.5%。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14482万元,同比增长8.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02282万元,同比增长16.9%;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9154万元,同比增长32.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4822万元,同比增长16.4%。总计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462991万元,同比增长31.0%,其中限额以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11752万元,同比增长40.9%;全部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1057749万元,同比增长11.1%。 六、对外经济 全区共实施内联合作项目59个,新投产项目36个,其中中国中铁、上海世茂、绿地、万科、华润置地、奥克斯集团公司等在区投资第一期项目均已启动。全年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507837万元,同比增长21.5%,其中区属294171万元,同比增长25.1%。引进市外境内资金形成固定资产1159840万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区属834840万元,同比增长19.9%。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67907万美元,其中区属26517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6900万美元,其中区属16800万美元。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共有区属中学16家,在校学生14925人;小学77家,在校学生31400人;幼儿园67家。全区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100%,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控制在0.07%以内,城乡义务教育秋季“一费制”全免率达100%,政策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达100%。 结合校安工程的建设,共启动改扩建项目8个,改扩建工程总投入1.3亿元。全年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2590名,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28%。 区本级科技发展专项经费投入2288万元,达到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3%,人均科普经费达到1.24元。全年专利申请总量达到4555件,同比增长75.5%,授权专利数达1869件,同比增长28.4%,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33件,同比增长32.7%。 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产值8719765万元,同比增长57.5%,完成增加值2702974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4%,较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拥有区属公益性质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四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46.3%,有线电视用户达22559户。全区共有区级文体总会1家、区老年体协1家、区门球协会1家、街道(乡、镇)文体站15家、各项目社区(村)体育活动组织91家、晨晚练点122处,各类运动场馆40余处,社区健身房80余个,体育健身人口26万余人。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已建成87个农家书屋、59所社区未成年人绿色网吧、30个示范性社区文体活动中心。 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3个,新增2个,其中一级及以上医院27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7324人,床位6388张,增加118张。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收入由2010年的2726万元上升到3144万元,同比增长15.3%。门诊人次由2010年的月均15645人次上升到17553人次,同比增长12.2%。住院人次月均由2010年的486人次上升到563人次,同比增长15.9%。门诊次均费用由2010年的89.7元下降到62.4元,同比减少30.4%。住院次均费用由2010年的1545元下降到1392元,同比减少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