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苍溪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6-15 广元市苍溪县统计局

苍溪县统计局

(2012年3月2日)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五个苍溪”目标,牢牢把握“创先争优、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突出资源转化、低碳发展、产业支撑,调整优化结构,着力改善民生,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胜利完成,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72.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8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5.88亿元,增长28.6%;第三产业增加值23.38亿元,增长11.6%。人均生产总值12922元,增加2789元。产业结构调整为32.0:35.7:32.3,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实现二产超一产的历史性跨越(见表1)。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39.1亿元,增长17.9%;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54.0%,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5.1%。年末工商登记个体私营企业户数19832户。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5.3%,总体上经历了从涨幅较高到回落趋稳的运行过程。

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综合实力不强;重大项目辐射带动力还未显现,大工业项目不多,服务业水平不高;改善民生任务依然繁重,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5.1亿元,增长30.9%;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38.7%,拉动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29.4%,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0.8亿元,增长28.8%;实现利税总额2.2亿元,增长80.3%;产销率99.1%,总资产贡献率21.9%;工业综合效益指数305.5%。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4亿元。工业后劲持续增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个,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个。坚持工业强县,加大工业投入,强力推进紫云工业园、天然气工业园建设,全年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15.7亿元,增长21.8%;更新改造5.9亿元。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25.6%。建筑业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达到29个,实现利税总额4300万元,增长27.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1.1万平方米,增长17.6%。资质建筑业总产值8.98亿元,增长27.9%。

三、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5.4万亩,其中:小春粮食31.6万亩,与去年持平;大春粮食63.9万亩,增长0.5%。全年粮食产量41.4万吨,增长1.2%。油料4.6万吨,增长2.2%。水果产量16.4万吨,与去年持平。

全县肉类总产量9万吨,下降3.2%。蚕茧产量1300吨,增长4%。(见表2)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整治病险水库42座,标改山坪塘250口,建防渗渠道235千米,水利工程汛末蓄水13303万立方米。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7千瓦,农用拖拉机4495台,农用载重汽车353台;农村用电量13507万千瓦小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建设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6.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4.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在城镇单位固定资产项目中,全年施工项目17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46个,建成投产项目123个;82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67.8亿元。亭子口水利枢纽投资30亿元。天然气勘探开发投资15.1亿元。(见表3)

加快江南新区建设,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1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5.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社会公路货运量650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36400万吨公里,增长30%;公路客运量828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42000万人公里,增长20%。水运货运量20万吨,水运货运周转量650万吨公里,水运客运量80万人,水运客运周转量250万人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12575辆,比上年末增长23.2%,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1456辆,增长26.4%。

全年完成信息传输业增加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9.6%。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7亿元,增长27.0%;城乡电话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固定电话年末用户10.3万户,减少0.7万户,其中:城镇住宅电话2.3万户,增加0.2万户;农村住宅电话7.7万户,减少1.2万户。全县移动电话用户40.6万户,净增6.8万户,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51部。国际互联网注册及安装了ADSL宽带网用户29968户,增长61.1%。

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41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7.4%、155.9%。

六、贸易和对外开放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亿元,增长17.1%。其中城镇市场11亿元,增长18.4%;农村市场14.4亿元,增长1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呈现较快增长势头(见表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财政总收入60966万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525万元,增长53.1%;税收收入17876万元,增长56.2%。财政总支出279525万元,下降10.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1119万元,下降10.7%。

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1.5亿元,比年初增长15%;全社会各项贷款余额43.4亿元,比年初增长30.2%。(见表5)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5亿元,增长4.2%。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0.5亿元,与去年持平。

八、教育和科技

全县在校学生10.9万人,有教职工7217人,专任教师6423人。向大专院校输送新生4775人,高考上线率89.0%。基础教育方面,完成小学生招生8425人,普通中学招生18418人。小学在校学生48266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6373人。初等义务教育入学率、完成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入学率、完成率、毕业率分别达到100%、99.8%和99.9%,保持和超过了省定标准。培训青壮年农民近7.6万人次。农村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0.82%以下,脱盲学员巩固率保持在100%。

科技事业方面。实施省市科技攻关项目39项,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年申报专利62件。全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5.3%,提高2.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