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元坝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6-09 广元市元坝区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灾后重建决胜之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强区、产业富民、城乡统筹、加快发展”的总要求,突出抓好灾后重建、园区建设、产业培育和民生改善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翻番、二产超一产”目标,全区呈现出重建基本完成、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社会总体和谐稳定、民生显着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2603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781万元,同比增长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4%;第二产业增加值80686万元,同比增长3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5%;第三产业增加值65569万元,同比增长10.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1%。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6、9.2和3.6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1372万元,同比增长20.1%,比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919万元,同比下降1.5%;第二产业增加值57033万元,同比增长38.8%;第三产业增加值28420万元,同比增长12.2%。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49.3%,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二产首次超越一产。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十五”末的52.9:17.8:29.3调整为今年的35.3:35.7:29.0,一产业下降了17.6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了17.9个百分点,二产超一产0.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027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为1559美元),是“十五”末的2.2倍,同比增长15.7%,年均增长13.5%。

二、农业

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392公顷,同比增加95公顷,增长0.4%。其中,种植水稻面积8708公顷,同比减少35公顷,下降0.4%。小麦播种面积3372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玉米播种面积4936公顷,同比增加318公顷,增长6.9%。种植烤烟1269公顷,同比减少103公顷,下降7.5%。油菜籽面积6285公顷,增加162公顷,增长2.6%。蔬菜、瓜果类6104公顷,同比增加273公顷,增长4.7%。药材429公顷,同比增加15公顷,增长3.6%。蚕桑、食用菌、核桃以及猕猴桃等农村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

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升。全年全区粮食总产量138817吨,同比增长1.7%。其中:小春粮食产量38716吨,同比增长1.7%;大春粮食产量100101吨,同比增长1.7%。油料产量16504吨,同比增长5.0%。烟叶产量2253吨,同比下降9.9%。中药材产量5559吨,同比增长10.0%。糖类产量758吨,同比增长8.4%。

畜牧业实现稳定增长。全年累计出栏生猪49.8万头,同比增长5.4%。生猪存栏37.4万头,同比增长0.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74万头,同比增长0.1%。牛出栏9570头,同比增长9.4%。羊出栏2.3万只,同比增长7.9%。小家禽出栏148.5万只,同比增长5.4%。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61163万元,占整个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6.6%。元坝生猪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自然生态不断改善。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切实加强城周绿化,依法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严格加强林地资源管理,切实强化木材限额采伐运输管理。全年完成新增造林面积0.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3%,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建设各类水利工程8660处,整治震损病险水库79座,新建各类饮水工程2368处,解决7.23万人安全饮水。实施土地整理项目4个,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亩,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3.3万亩,同比增加3000亩;农业机械总动力27.5万千瓦,同比增长10.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基础配套,国家级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落户我区,园区开发面积增至3.8平方公里,累计入驻企业25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7家。以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煤焦化、机械电子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10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到年末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累计达到23家。全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8.1亿元、增加值6.84亿元(含纳入我区核算范围的机制公司增加值,下同),同比增长3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08亿元,同比增长31.9%,实现利润总额1.2亿元,同比增长79.6%;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4157万元,同比增长49.5%。

建筑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6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1亿元,同比增长181.2%,实现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3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在三大园区建设、灾后重建、城镇建设、对口援建、乡村公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8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20亿元,同比增长48.5%;5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0.4亿元,同比下降73.5%;农户投资2.1亿元,同比下降67.7%。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投资15.3亿万元,同比增长36.7%;更新改造投资3.1亿万元,同比下降9.7%;其他投资2.1亿元,同比增长333.2%。完成工业性投资7.5亿元,同比增长14.1%。

五、贸易、旅游

城乡消费市场繁荣稳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的深入实施,城乡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同比增长24.0%,其中:县的零售额实现19389万元,同比增长23.3%,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实现46012万元,同比增长24.3%。

旅游收入再创新高。昭化古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朝驿站建成投入使用,太公红军山景区对外开放,柏林湖、栖凤峡等乡村旅游逐步兴起。全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亿元。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对外开放开启新局面,对外交流合作机制初步建立,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入,承接产业转移成效突出。成功引进升达等一批知名企业,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50万美元。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农村交通建设快速推进。2010年末,全区国、省、县、乡道公路通车里程达1969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69公里,其中:嘉陵江159公里,白龙江10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11350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2.3%;公路货运周转量759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8.0%。2010年全区新铺通乡油路155公里;建成通村水泥路846公里;新建、维修桥梁3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