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绥芬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绥芬河市“5851”战略和“省直管”试点的启动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九次、十次全委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口岸、改善环境的主题,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齐心协力,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9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6亿元,下降7.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4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7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为0.6:16.8:82.6。全市人均GDP达到138197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4.0%。 全口径财政收入120327万元(不含基金),比上年增长43.0%。其中:上划收入48695万元,增长39.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632万元,增长45.7%。2011年全市完成税收总额87806万元,比上年增长42.4%。其中:国家税收35122万元,增长26.6%;地方税收52684万元,增长55.3%。 全市城镇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7.6%,涨幅比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6%,消费品价格上涨8.5%。分类别看呈现全面上涨格局:食品价格上涨16.5%、烟酒价格上涨0.2%、衣着价格上涨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7%、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7%、居住价格上涨4.8%。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1388万元,比上年下降5.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5745万元,比上年下降7%。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826公顷,比上年增加289公顷,比上年增长11.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916公顷,比上年减少116公顷,下降11.2%。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6698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玉米产量2627吨,比上年增长5%;大豆产量3762吨,比上年下降0.9%。油料作物产量845吨,下降21.8%。蔬菜产量4668吨,增长5.4%。 全年木材采伐1100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9.3%。实现林业总产值289万元,比上年下降74.3%,增加值实现176万元,下降73.9%。林业生产健康发展。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新的发展,无特大火灾发生。在加强森林有害生物防控方面,采用生态防治办法,有效地减少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持工作继续加强。 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6525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占农业总产值的57.3%,实现畜牧业增加值2786万元,比上年增长14%。全市大牲畜存栏1327头,比上年增长2.6%。生猪存栏17590头,羊存栏1415只,家禽存栏87581只,分别比上年末增长8.6%、2.9%和9.8%。全年肉类总产量2435吨,比上年增长18.0%。其中,猪肉产量2068吨,比上年增长20.2%;牛肉产量122吨,增长8.9%;羊肉产量20吨,比上年增长11.1%。生猪年末出栏27580头,比上年增长14.2%。牛奶产量255吨,增长1.6%;禽蛋产量622吨,增长8.4%。 全年水产品产量220吨,比上年增长2.3%。实现渔业总产值290万元,比上年下降8.7%,增加值实现171万元,下降7.5%。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5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4%,其中大中型拖拉机841台,增长11.1%,小型拖拉机422台,下降3.9%,大中型配套农具156台,与去年持平,小型配套农具1218台,增长2.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60公顷,其中本年实灌面积36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发展保持平稳上升态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7135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工业总产值完成214001万元,增长31.6%;产销率为82.2%,比上年下降了3.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93342万元,增长26.5%;实现税金总额2776万元,增长84.0%;利润总额比上年减亏690万元。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12988万元,比上年增长28.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6.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0万平方米,比同期下降38.6%。实现利税总额7848万元,比同期下降1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47亿元,比同期增长41.2%。其中,城镇投资完成61.34亿元,比同期增长41.3%;农村投资完成0.13亿元。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7.01亿元,比同期下降28.7%;民间投资完成53.53亿元,比同期增长72.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完成0.80亿元,比同期增长14.3%。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0.28亿元,下降85.3%;第二产业投资完成41.68亿元,增长90.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9.38亿元,下降0.5%。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39.69亿元,增长59.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完成0.66亿元,下降90.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投资完成0.59亿元,增长3.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完成3.51亿元,下降51.9%。 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住宅投资5.96亿元,增长37.3%;商业营业用房4.15亿元,增长111.7%。全市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111.4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4.2%。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71.95万平方米,增长39.2%。 五、交通和邮电 运输部门全年完成货运量1029.8万吨,比上年下降10.2%。其中:铁路部门完成718.8万吨,下降16.6%;公路部门完成311万吨,增长9.1%。运输部门全年完成客运量164.1万人,比上年增长9.8%。其中:铁路部门完成85.1万人,增长14.3%;公路部门完成79万人,增长5.3%. 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36529户,比上年增长6.8%,新增手机用户8764;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7303户,比上年增长6.7%,新增固话用户2355户;宽带数据业务用户达到28845户,比上年增长29.3%,本年新增用户6543户。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766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城镇实现123212万元,增长17.6%;乡村实现24554万元,增长18.7%。 七、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7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出口11.5亿美元,下降16.6%;进口58.5元,增长25.3%。对外贸易主要特点:一是俄罗斯是我市的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额实现31.8亿美元,增长21.0%,占对外贸易总额的45.4%;二是一般贸易为主体,贸易额实现44.8亿美元,增长28.5%,占对外贸易总额的64.0%,其中,出口5.3亿美元,下降18.9%,进口39.6亿美元,增长39.3%;三是边民贸易稳定,出口贸易额实现1.2亿美元,增长13.5%,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7%。全年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出口商品维持原有商品,金额较大的品种依次为:服装、农副产品、机电产品、旅行用品及箱包、蔬菜、钢材、鞋类、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鲜、干水果及坚果、家具、塑料制品、家用或装饰用木制品、锯材等。加快增长的商品依次有:蓄电池、氟石、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氧化铝等。进口品种中资源类继续表现活跃,进口金额比重大的商品依次为:原油、原木、成品油、铁矿砂、化肥、锯材、纸浆、合成橡胶、煤、牛皮纸、初级形状的塑料等。原木由去年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煤正式栖身于进口大品种行列中,同时发展速度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