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涟水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涟水县统计局 2010年4月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咬定“加速奔小康,建设新涟水”的宏伟目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全力落实“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政策措施,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格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3.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3%;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71亿元,比上年增长5.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5.77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49亿元,增长16.7%。全县人均实现生产总值15612元,增长17.1%。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30.7:40.0:29.3转变为28.2:41.6:30.2。 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新成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有13个指标达到全面小康标准,比2008年增加1个;其余12个指标中,按照2016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有7个指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在达到小康标准的指标中,恩格尔系数为当年新达到小康标准的指标;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比重、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森林覆盖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10个指标在2008年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巩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个指标比2008年的所下降。在未达小康标准的指标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7个指标达到了序时进度。 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3.87平方公里,比年初增加2.02平方公里;县城区总人口达到21.2万人,比年初增加1.2万人。年末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31.6%(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全县从业人员60.22万人,比年初增加1.4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3.7万人,比年初增加0.54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96万人,比年初增加2.11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3.45万人,比年初减少1.24万人。年末登记城镇失业率为3.1%,比2008年上升0.2个百分点。 私营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当年开业私营企业1156户,比2008年增加230户;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5.39亿元,比2008年增加12.28亿元;当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666个,比2008年增加1464个。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经济总量不大,财政实力不强,新增政策性支出资金压力加大;产业结构不合理,机新型工业化发展不够,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不多,新项目建设速度不够快,发展后劲还不强。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71.87亿元,比2008年增长11.2%。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产值44.47亿元,增长8.6%。粮食、棉花、油料、蔬菜产量全面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96.56万亩,粮食总产量88.12万吨,比上年增产3.21万吨,增长3.8%。棉花种植面积0.45万亩,总产336吨,比2008年增加170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9.05万亩,总产量3.44万吨,增长4.1%。蔬菜种植面积26.54万亩,总产量66.11万吨,增长7.4%。 牧业大幅度增长,林业、渔业有所下降。全年家禽出栏1458.74万只,比2008年增加12万只;生猪出栏78.29万头,比2008年增加21万头;实现牧业产值22.84亿元,增长17.9%。实现林业产值1.52亿元,下降2.9%。实现渔业产值1.73亿元,下降3.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兴县战略,狠抓骨干企业技改投入和新增长点培植,努力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工业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4.12亿元,增长18.7%;工业用电5.33亿千瓦时,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1.12亿元,较上年增长36.7%;完成总产值182.40亿元,增长34.1%。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1.88亿元,增长27.6%;股份制工业完成产值93.07亿元,增长47.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10.79亿元,比上年下降16.1%;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产值56.67亿元,增长32.3%。 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82.26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实现利税11.72亿元,增长52.7%,其中利润5.35亿元,增长68.2%。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1.65亿元,较2008年增长20.5%。23个资质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11个专业承包企业、14个劳务分包企业全年建筑施工房屋面积1034.41万平方米;工程结算收入39.72亿元,实现利税3.63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9.01亿元,较上年增长33.2%。其中,城镇投资54.17亿元,增长26.4%;农村投资7.35亿元,增长46.4%;房地产投资17.49亿元,增长52.8%。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国有投资21.41亿元,集体投资2.64亿元;私营企业投资30.10亿元,占500万元以上城镇和农村投资总额的比重达48.9%。在城镇和农村投资总额中,第一产业投资1.93亿元;工业投资36.1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58.8%;第三产业投资23.2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7.9%。 五、交通的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4.16亿元,较2008年增长16.5%。全县公路总长度达到2226公里;航道通航里程176公里;年末拥有民用汽车16628辆,比2008年增加904辆;其中私人汽车12397辆,比2008年增加907辆。营运车船达到4315辆(艘),比2008年增加154辆(艘);全年客运总量1332万人次,货运总量32689万吨。 邮电通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23172万元,增长5.4%;年末电话用户达到37.86万户,比年初增加0.92万户;其中本地电话用户21.86万户,比年初减少0.38万户;移动电话16万户,比年初增加1.3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25148户,比年初增加5680户。 六、贸易和外经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较2008年增长19.5%。分地域看,县城零售额22.43亿元,增长19.6%;县以下零售额15.57亿元,增长19.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46亿元,增长16.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8.27亿元,增长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