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逊克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家和省扩大投资政策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全县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03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3282万元,同比增长55.0%,拉动国民经济增长22.3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82.8%;第二产业增加值21305万元,同比增长11.0%,拉动国民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8.1%;第三产业增加值40443万元,同比增长6.2%,拉动国民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9.1%。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4.3%、15.8%和29.9%。人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189元,同比增长26.7%。 价格逐步回稳。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1%,其中食品类下降2.0%、烟酒类上涨2.2%、衣着类上涨2.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居住类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上涨2.0%、交通和通讯下降4.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0.2%。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0.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下降5.7%。 劳动就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从业人员5.04万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5万人,农村从业人员3.5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 二、农业 农业生产实现历史性跨越,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增加值实现52821万元,同比增长70.0%,农业总播种面积232.7万亩,比上年增长45.6%,粮食总产量达到302051吨,比上年增长88.6%。其中,大豆262469吨,比上年增长88.2%;玉米产量7341吨,下降48.6%;水稻338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小麦29093吨,同比增长426.6%。蔬菜瓜果10374吨,同比下降13.74%。 全年肉类总产量3804吨,比上年增长15.7%;猪肉产量1579吨,比上年增长15.1%。年末大牲畜存栏22371头,比上年增长6.8%。其中牛存栏20638头,比上年增长12.8%。生猪存栏226头,比上年增长13.7%。羊存栏103248只,比上年增长13.4%。 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四大作物优质优良品种普及率98.5%,各类养殖专业户发展到821户。新增北药种植面积1250亩,总面积达22415亩。境外开发土地12.8万亩。新农村建设成果显着,落实省级试点村8个,省级示范村1个,投入新农村建设等惠农资金13909万元,同比增长48.5%.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投资4694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农机合作社5个,农机合作社总数达31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土地流转37.5万亩。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5万亩。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4.74万千瓦,拥有农用拖拉机11471台,农用节水灌溉机械299套,农用水泵232台。全年农村用电量1097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6.2%;农用化肥施用量28126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000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3014.8万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6.5%;实现增加值11206.8万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4.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999.4万元,同比下降35.2%;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157万元,同比下降23.8%;其它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9050.4万元,同比增长52.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358.5万元,比上年增长42.3%,其中利润897.7万元,比上年增加526.7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2858.2万元,比上年增长26.4%。地方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233.1万元,增长42.2%,利润920.7万元,比上年增加474.7万元。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199万元,同比增长5.0%。资质等级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5850万元,同比增长3.1倍,资质等级三级以上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9700平方米,同比增长3.2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快。统计口径内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4341万元,同比增长100.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8241万元,增长83.3%;更新改造投资8200万元,同比增长290.5%;房地产开发投资7900万元,同比增长186.9%。 全年施工项目个数41个,比上年增加16个,本年新开工项目36个,比上年同期多20个;本年新增固定资产61277万元。各类房屋竣工面积72476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6326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城乡商品供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13.5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654.7万元,增长18.3%;农村(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258.8万元,增长14.1%。分行业看,批发业贸易额68.0万元,增长7.1%;零售业贸易额23899.5万元,增长15.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930.2万元,增长20.6%;其他行业零售额15.8万元,增长8.2%。 六、对外贸易及旅游 受金融危机影响,对外贸易大幅下滑。全年进出口总额实现2007.5万美元,同比下降84.7%;其中出口实现1975.6万美元,同比下降84.9%;进口实现31.9万美元,同比下降68.2%。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1600.15万美元,比上年减少6048.18万美元;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实现407.32万美元,比上年减少5094.28万美元。对俄贸易额实现434.8万美元,同比下降92.4%。 利用外资继续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36万美元,同比增长5.0%。招商引资引进项目9个,到位资金3.4亿元,同比增长30.7%。 旅游业有所下滑。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万人,同比下降43.4%;旅游收入完成85万元,同比下降21.1%。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完成货运量41万吨,货物周转量4784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46万人,旅客周转量6636万人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905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通信业务总量3910万元,下降2.5%;邮政业务总量995万元,增长69.2%。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5359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6811户,乡村电话用户8548户。互联网络接入用户6761户,增长11.0%,其中宽带接入用户6280户,增长12.1%。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1173万元,同比增长29.0%。其中税收收入3516万元,非税收收入7657万元,分别增长12.7%和38.2%。一般预算支出53027万元,同比增长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