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大安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7-19 自贡市大安区统计局

旅游事业较快发展。成功举办了自贡市首届乡村文化节和首届江姐故里红色旅游节。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4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75亿元。

七、财政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以发展工业、壮大骨干财源,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积极培育新生财源,财政收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6150万元,增长21.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506万元,增长124.6%。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性收入4078万元,增长12.6%;非税收性收入达到9428万元,增长294.2%。

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坚持“有保有压”的方针和“保刚性、保运转、保民生”的原则,基本保证了公共支出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需要。全年财政总支出达104438万元,增长30.2%。其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达2413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11%,增长57.6%;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达到17213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6.5%,增长25.2%;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达到11598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11.1%,增长38.1%。

八、教育和科技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程序有序实施,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辖区内拥有中小学校86所,其中:普通中学15所,小学71所。辖区内在校学生3.56万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2.15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41万人。辖区内共有专任教师2059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161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898人。2011年,初中升学率达92.0%,高中升学率达94.1%。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龄儿童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5%,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资金2069.5万元,“两基”和“创示”迎检工作进展顺利。

不断推进科普工作,“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区)”创建工作顺利完成并获命名。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户,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22个。全年申请专利数157件,增长137.88%,其中:专利授权数55件,下降20.3%。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继续繁荣。弘扬江姐精神,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创作了一批体现大安精神、凸现大安特色的诗歌散文作品380多篇次,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68余场次,其中全区大型文艺活动9场。社区文艺演出达80余场次,全区有文化馆、艺术馆、文化站18个,文物保护单位26个,观众达10万多人次。其中,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8个。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面实施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传染病管理进一步加强。年末拥有各类医院、卫生院21所;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达1541张,卫生技术人员1572人,门诊人次为85.34万人次。全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14/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为32.91/10万,婴儿死亡率为6.25‰,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21‰。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4.7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26.97万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11万人。组织130余人参加了“2011自贡市中国电信天翼3G杯暨弘扬省运精神,再现魅力盐都”元旦迎春健身长跑活动。组织开展“龙腾狮跃闹元宵—2011年龙狮大联动”活动,参与表演的演员和观众达5000余人。举办了大安区首届老年人智力运动会,200余人参加了比赛。成功开展了乒乓球比赛,参与人数达800余人,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积极开展环境治理,狠抓金鱼河治理,对金鱼河沿岸的排污企业加强了监管,启动何市镇污水处理设施工程,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7天以上;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4.2分贝。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基本控制,化学需氧量削减10吨,比2010年下降9.0%;氨氮削减0.3吨,比2010年下降10.0%;二氧化硫削减148吨,比2010年下降17.0%;消化氮氧化物增量,排放量不增加。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0.0%;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率达90.0%。

强化建设项目“三同时”,防止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积极开展各类建设项目审批,严格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共审批建设项目34个,环保投资402万元,占项目投资总额的1.74%。积极查处群众的投诉案件,全年共查处环境投诉案件276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1份,结案268件。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1起,比去年增加25起,增长69.4%,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各类安全事故死亡11人,比上年减少2人,减少15.4%,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3人,比去年增加1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8人,下降20.0%。

十一、人口

2011年,全区年末总户数159246户,户籍总人口45.84万人,比上年减少0.0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12万人,农业人口28.72万人。总人口中:男性23.26万人,女性22.58万人。全区出生人口3478人,死亡人口278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0.0%,人口自然增长率1.92‰。年末常住人口38.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03万人,乡村人口18.2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11%。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95元,同比增加2048元,增长13.8%。人均消费性支出12650元,增长0.2%。在家庭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9685元,增长6.1%;经营净收入677元,下降8.4%;财产性收入682元,增长342.9%;转移性收入6910元,增长15.7%。

农民人均纯收入6731元,同比增加981元,增长17.1%。其中:工资性收入3060.47元,增长33.6%;家庭经营纯收入3098.24元,增长4.28%;财产性纯收入99.53元,下降7.95%;转移性纯收入473.22元,增长24.6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70元,增长13.6%。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推进。城镇新增就业4628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887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7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5%。

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达到4.11万人,比上年增加0.68万人,增长20.0%,其中个体参保人数为1.79万人,增长11.0%。养老保险费征缴率达到87.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0.89万人,增长14.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0.74万人,增长8.5%。

社会保障稳步推进。城市低保累计保障21万人次,发放低保金4366万元;农村低保累计保障11.2万人次,发放保障金862万元。五保供养全面落实,全区五保供养对象达到1682人,其中集中供养1161人。慈善超市顺利挂牌,投资8万元完成了大安街社区、三多寨社区、牛佛镇福满多、凤凰乡永胜社区4个“爱心慈善超市”的挂牌命名。保障性住房本年完成投资5610万元,施工面积3.3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9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