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新会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商品销售总额287.58亿元,增长12.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销售额110.28亿元,11.75增长%;限额以下企业销售额177.3亿元,增长12.49%。水果、汽贸、厨具、摩托车、五金机电城、古典家具等六大专业市场商品成交额36.8亿元,增长8.24%。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48.73亿美元,增长34.77%。其中出口27.72亿美元,增长26.3%;进口21.01亿美元,增长47.83%。贸易顺差6.7亿美元。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3.11亿美元,增长11.39%;加工贸易出口14.14亿美元,增长43.29%。从经营主体看,国有企业出口0.01亿美元,增长160.87%;私营企业出口7.22亿美元,增长16.69%;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0.49亿美元,增长30.06%。从出口市场看,对香港出口7.78亿美元,增长26.09%;对欧盟出口5.15亿美元,增长23.95%;对美国出口6.05亿美元,增长26.86%;对东南亚出口1.19亿美元,增长16.84%。 新签外商投资项目(合同)37宗,比上年增加17宗。合同利用外资2.64亿美元,增长63.65%。实际利用外资4723万美元,减79.29%。 全区有各类旅行社14家,大中型旅游宾馆酒店10家,其中星级洒店4家。上规模旅游景点10个。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145.89万人次,增长17.76%。其中接待国外游客36.94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08.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12亿元,增长29.53%。其中主要旅游企业收入14.24亿元,增长48.21%。旅游宾馆酒店开房率61.11%。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48亿元,增长20.06%。其中区级收入10.72亿元,增长18.18%;镇级收入16.76亿元,增长2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由5.79%提高到5.93%,非税收入由20.74%下降到19.83%。国、地税收入78.61亿元,增长32.83%。其中国税41.15亿元,增长23.75%;海关代征税16.08亿元,增长81.26%;地税21.38亿元,增长25.33%。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09.38亿元,比年初净增35.97亿元,增长7.6%;贷款余额223.91亿元,比年初净增30.57亿元,增长15.81%。 各类险种承保总额487.43亿元,增长1.09%。保费收入3.72亿元,减1.06%。支付各类赔款9054万元,减0.68%。 九、科技、教育和文化 年末有科技活动机构73个,从事科技活动3314人。专业技术资格人数4.38万人。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1.12%。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8项,科技成果推广实施计划项目16项,组建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6家。7家企业共21项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6项,其中省级以上1项。全年专利申请量1120件。新增省名品名标4个。第六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获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 全年投入教育资金9.4亿元,增长32%。全部镇(街)成为省教育强镇。高考上省大专以上上线人数连续24年居江门市首位。有各类普通学校217间,实际招生3.7万人,在校学生14.53万人。其中普通中学40间,实际招生1.69万人,在校学生5.1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4间,实际招生0.45万人,在校学生1.29万人;小学68间,实际招生1万人,在校学生6.05万人;幼儿园104间,在园幼儿2.05万人。 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化名城建设加快。新建农家书屋67间,村级文化室90间。组织文艺表演135场,电影下乡2268场。景堂图书馆展厅、博物馆文物库房等文化设施得到扩容改造。区文化馆、景堂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 十、卫生和体育 医疗卫生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间。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619张。卫生技术人员3325人。其中执业医师944人,执业助理医师187人,注册护师(士)1339人。兑现城乡独生子女等计生奖励1363万元,人口出生率10.55‰,自然增长率3.97‰。 新会籍运动员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获金牌14枚。在市运会获“七连冠”。全年销售体育彩票2995万元,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134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全年雨日天数163天,日照时数1813小时,平均气温22.3摄氏度,相对湿度73%降雨量1555毫米。 年末有生态公益林24.1万亩,林木积蓄量7.01万立方米。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5万亩。园林绿地面积1.96万亩,人均绿地面积11.5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0.55%。 全年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5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00%。全年城区供水量5735万立方米。有污水处理厂3间,污水处理能力12.5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6.3%。 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7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62人,火灾事故死亡3人,较大事故发生1起。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16,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1.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64,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5.13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47.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27元,增长1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03万元,增长13.7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90元,增长13%。城区、农村人均住宅面积分别为45.4平方米和31平方米。 年末户籍人口75.63万人,出生人口7783人,死亡人口5076人。年末人口主要构成:男性占49.81%,女性占50.19%;0—17岁占16.94%,18—60岁占65.97%,60岁以上占17.09%。 全区参加养老保险30.26万人,参加医疗保险74.9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2.4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1.48亿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4万人,全年发放低保救济金2362万元。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数,其实绩数据应以今后出版的《新会统计年鉴(2011)》为准。 2、公报中的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和劳动生产率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