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河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7-13 广州市天河区统计局

天河路黄金商业大道汇聚了天河城、正佳广场、太古汇等一批高端卖场,高端商贸品牌集聚,沿线街道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915.78亿元,占全区比重64.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02亿元,占全区比重35.4%。

三、城区建设和管理

城区建设与治理

大力推进宜居城区建设。重点推进以城中村为重点的“三旧”改造,冼村、林和村、新塘、新合公司改造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旧厂房改造获市审批通过项目位居全市第一。全力推进道路建设、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有序推进柯木塱南路等5条道路建设,历时5年未打通的断头路龙怡路顺利通车。着力抓好猎德涌(花城大道至涌口段)示范段升级改造工程、柯木塱南路、暨大片区排水改造工程等20项重点项目建设及地铁征地拆迁工作。

扎实推进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两违”、“六乱”整治力度,全年共拆除违法建设1830宗,面积27万平方米;制止新违法建设1809宗,面积26万平方米;整治“六乱”16万宗;拆除违法户外广告及招牌1903宗,面积1.6万平方米。精细化环卫保洁,城区环境卫生水平提档升级。全区清扫保洁面积750.7万平方米;主干道实行19小时保洁,内街内巷实行16小时保洁;“城中村”清扫覆盖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区大多数河涌纳入财政支付环卫保洁。

生态建设

以车陂涌、猎德涌和火炉山、凤凰山、龙眼洞森林公园为主要内容的“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建设成效显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4.9%,提升0.2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

全年空气周报优良率达到100%。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是33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2.1%;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的平均值分别为0.022毫克/立方米、0.046毫克/立方米、0.069毫克/立方米和2.16吨/平方公里·月,总体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5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9.6分贝。

安全生产

全区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285宗,下降18.3%;事故死亡人数52人,下降13.3%,其中生产安全事故死亡4人、火灾事故死亡2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46人;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24人/亿元,下降27.3%;工矿商贸企业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49人/10万人,下降46.7%。

四、科技和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着力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考评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终期验收。全年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77项,增长5.5%。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为6189件和4132件,分别增长22.7%和14.9%,专利量继续位居全市第一。全区高新技术企业436家,占全市的34.0%。

教育

年末全区共有幼儿园168所,在园幼儿数36775人;小学80所,在校生95761人;普通中学(含普中和职中)52所,在校生52539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894人。年末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15415人,其中专任教师达到10936人。在全市率先获评“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称号。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正在新建天河职中渔沙坦校区,建成113中五山校区教学综合楼项目。89中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师资队伍进一步壮大,新招聘中小学教师194名。中、高考成绩喜人,中考整体成绩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区属公办中学重点本科上线率位居全市第一,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4.49%,提高1.7个百分点。

文化

坚持“文化优区”,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水平。积极推动天河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588.99平方米,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区复评。全区开办街道图书馆(室)21所、农家(社区)书屋198所、绿色网园37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57个。继续打造“绚丽天河文化艺术节”、“乞巧文化节”、“天河合唱节”和“天河读书节”等特点文化品牌,提升天河文化品位。全年举办群众文化活动62场,组织各类文艺活动200次,举办各类展览152次。区公共图书馆藏书98.6911万册,新增报刊623种。

卫生

继续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机构393家,其中医院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6家、门诊部115家、诊所和医疗室192家;医疗机构拥有床位725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470人,其中医生4430人。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有效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16家区属公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配备率达100%。顺利获得卫生部专家组一致推荐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疾病防控效果显着,麻疹发病率为0.47/10万,已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下。顺利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首次“五合一”现场评审。妇幼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户籍孕产妇死亡人数0例,婴儿死亡率3.5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04‰,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8.2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88%,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率87.24%,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8.72%。

体育

以“传承亚运,共享和谐”为主题,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共投入434万元。至年末全区健身路径总数351条,2011年新建53条;篮球场50个,2011年新建6个;全民健身广场7个,2011年新建3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5平方米。全年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25次,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2.5万人次。成功举办广州市“市长杯”乒乓球百姓系列和谐赛天河分区赛、第五届“市长杯”广州市羽毛球系列大赛男女混合团体赛天河区预选赛、天河区纪念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全民健身展示活动暨天河区篮球比赛、组队参加市元旦万人健步行等赛事。

五、人口、就业与保障、居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43.65万人,增长0.2%。户籍人口78.48万人,增长1.9%;户籍人口户数22.78万户,增长5.6%。年度出生人数9148人,人口出生率11.88‰;人口死亡率2.74‰;人口自然增长率9.14‰;人口计划生育率95.69%。

就业与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