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新密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7-13 郑州市新密市统计局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24个,床位数为2200张,收养各类人员1610人。投资1500万元新建敬老院3所,扩建改造敬老院3所,新增床位350张。拥有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501处,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数750个。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600万元,救助29869人次;农村传统救济人数205人。全市共发放救灾款300.3万元;共接受社会捐赠77.6万元;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18万元。

全年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4767件,审执结4721件,结案率99.2%。全市法律援助共受理各类案件230件,受援助人数为230人,其中受援农民工65人,残疾人41人,妇女36人,未成年人47人;挽回经济损失189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79.98万人,出生率为9.25‰,死亡率为6.21‰,自然增长率为3.04‰,城镇化率达46.19%。

全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835元,比上年增加1832元,增长20.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184元,比上年增加2983元,增长48.1%。农村人均住房面积44.16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74元,比上年增加2384元,比上年增长15.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541元,比上年增长27.3%。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6.61平方米。

按2011年农村贫困标准测算,年末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为16670人,当年脱贫人口3630人。今年新增扶贫住房403套,其中住房面积4.43万平方米;今年新入住168户。全市投入扶贫资金3617.93万元。

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1028人,比上年增长4.5%,其中:企业单位41300人,机关事业单位19728人。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61345人,比上年增长13.1%,其中企业单位30427人,机关事业单位30918人。离退休费社会统筹人数14592人,比上年增长8%,其中:企业单位8863人,机关事业单位5729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9197人,比上年增长0.15%。其中企业单位23173人,机关事业单位16024人。享受失业保险人数519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1286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001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742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99.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5185人,比上年增长48.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5%。

城市低保标准由去年的245元提高到275元,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851.8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447户3775人。农村低保标准由去年的140元提高到180元,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金3094.2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6328户23540人。农村“五保”对象分散供养标准由去年的1872元提高到2016元,集中供养标准由3120元提高到336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5%。全年共保障“五保”对象2560人,累计发放供养资金730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

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3.2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7.03平方公里,园林绿地面积5.82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2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30%,建成区绿地率25.09%。供水管道长度227公里,供水总量1030万立方米;供气管道长度115公里,增长50.4%,供气总量3621.3万立方米。自来水用水普及率97.78%,燃气普及率90.96%。公园1个,公园面积110公顷;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投资8000余万元,新修道路6638米,改造道路1390米。计划总投资2.98亿元的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完成投资1.39亿元,新铺设管道133公里,年供气500万立方米;全市新增道路85.6公里,新增绿化面积40.29万平方米。

全市享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家庭1483户,累计发放租赁补贴407.7万元。投资8000万元的第二个保障性住房项目“美景山城”全部完工,第三个保障性住房项目“惠安家园”已开工建设11栋楼,完成投资2000万元。

十三、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年末耕地总资源47174.9公顷,其中常用耕地46642.7公顷,水浇地9962.6公顷;年内减少耕地面积219.4公顷。截至年底全市已发现的矿种23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7种,非金属矿产15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8种。探明煤炭储量50亿吨,硅石储量10亿吨,铝钒土储量1.5亿吨。

年末森林面积3989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9.99%。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68公顷,幼林抚育面积6000公顷,成林抚育面积4000公顷,四旁植树35万株,义务植树136万余株。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600公顷。已确权集体林地面积27309公顷,其中发放林权证的面积27309公顷。

全年累计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6处,完成投资3776万元,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7.56万人。

全年水资源总量15992万立方米,总用水量11479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1812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7989万立方米,农业用水量1678万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9.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8.8立方米。

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4905万吨,排放达标率为100%;二氧化硫排放量14884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6441吨,烟尘排放量5133吨,排放达标率为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02万吨,综合利用率100%。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达标区面积10.4平方公里;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二级天数为340天。全年限期或停产治理污染企业8家。全年监测机动车车辆13556台(次),检测率达到86%,发放合格标志15763个。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伤亡事故122起,死亡14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4人;道路交通事故47起,死亡10人;火灾事故74起,无人员伤亡。事故直接财产损失196.55万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与此同时,月度投资统计制度将统计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城镇和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