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榆阳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榆阳经济实现持续跨越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贯彻中、省、市各项宏观调控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深化对区情的认识,正视困难、迎接挑战,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超预期完成,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25亿元,同比增长13.6%,经济总量居全市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189.6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58.3﹕35.7。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3.4%。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实现总产值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6%。 粮食生产获得丰收。201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7.6万亩,同比增长0.4%,其中粮食作物65.3万亩,与上年持平;油料1.1万亩,增长29.4%;蔬菜2.3万亩,增长1.1%。粮食总产量达到4.4亿斤。 林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植树造林14.2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0.24万亩,飞播造林4万亩,新建万亩樟子松造林示范点3个,扩建万亩野樱桃造林示范点5个,能源企业完成矿区绿化2.04万亩,“三个百树”工程及全民义务植树170万株。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羊子饲养量达到193.8万只,较上年下降0.9%,其中:存栏118.3万只,下降1.6%,出栏75.5万只,增长0.3%;生猪饲养量达到93.6万头,其中:存栏38.7万头,出栏54.9万头,分别较上年增长了4%、0.2%和6.9%;牛饲养量4.6万头,增长13%;家禽饲养量205.9万只,增长14%;肉类总产量5.6万吨,增长8.7%。 水利建设成效显着。全区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32处,解决了10.3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万亩,营造水保林10.4万亩,人工种草6.16万亩,新建淤地坝2座,加固75座;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41.27平方公里。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3万千瓦;机耕作业面积75万亩,机播作业面积41万亩,机收作业面积20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20万亩;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9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500台,推广各类农具15000台,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36%。 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2011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653.9万元;扶贫移民搬迁144户599人;扶贫开发使得100多个村、2.1万多人受益,0.54万贫困人口脱贫,人均纯收入在16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由去年的5.03万人减少到4.48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00亿元(含长庆、电力、西京电子等企业反馈产值),较上年增长37.3%,其中区属企业实现产值94.3亿元,增长34.3%。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77.8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173.8亿元,增长16.3%,规模以下企业实现4亿元,增长12.4%。实现利润74亿元,同比增长63.21%;实现税金28.4亿元,同比增长34%;工业品产销率达到100%。 三大工业支柱产业拉动效应显着。2011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产值139.9亿元,同比增长33.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产值34.2亿元,增长15.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总产值22.1亿元,增长24.2%;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6%、11.4%和7.4%。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2.3亿元,同比增长16.2%,实现增加值11.7亿元,同比增长14.4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51.6亿元,安装工程产值0.51亿元,其他产值0.18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0万平方米,增长40.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4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区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6亿元,同比增长24.8%。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0.3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跨区固定资产投资28.3亿元。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7亿元,同比增长27.9%;房屋施工面积258万平方米,增长42.7%;商品房销售面积65万平方米,增长13.4%。商品房屋销售额31亿,增长34.7%。 五、居民消费和市场物价 内需拉动效应明显,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亿元,同比增长16.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7亿元,增长18.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3亿元,增长6%;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5%和12.5%。 物价平稳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5.6个百分点。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201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到70.2亿元,较上年增长39.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9亿元,增长49.2%;地方财政支出27.2亿元,增长47%。 储蓄存贷款持续增加。2011年末,辖区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00.4亿元,增长41.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35.2亿元,增长19.2%;各项贷款余额505.3亿元,增长31.7%。 七、交通、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和体育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客运量38621百人次,客运周转量350.4万百人公里,较上年增长2%;完成货运量16.9万百吨,货运周转量4985.3万百吨公里,较上年增长5.28%。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11年,全区筹集各类教育资金3.54亿元。用于新建、改建、维修改造以及充实教学设施设备等投入资金2.48亿元;目前,市一中迁建所有规划主体工程全面启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教育中心、三幼、四幼、市二中高中部迁建以及城区新建六所中小学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投入经费6677万元,其中免学杂费4958万元,免教科书费443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276万元;实施蛋奶工程投入经费1179万元;为学前一年儿童免学费670万元,为学前一年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38万元;为高中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688万元;为农村户籍计划统招的高中生免学费361万元;为6392名中职学生发放生活补助金1040.8万元。为2186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1311.6万元。全区高考二本上线人数突破2500名,较上年增加500人。 全年共申报省级科技项目1项,市级19项,区本级安排39项,区财政共预算科技三项经费3100万元,较上年增加112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