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白云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转型、升级、提速”进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顺利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76.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2.07亿元,增长25.0%;第三产业增加值31.84亿元,增长15.5%。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6%、54.9%和41.5%。与去年比,第一产业比重降低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持平。 二、农业 全年种植业增加值31321万元,比上年增长18.1%。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947公顷(44205亩),比上年减少7.7%;油料种植面积875公顷(13125亩),减少5.3%;蔬菜种植面积4217公顷(63255亩),增长3.9%。主要农产品中,油菜籽、蔬菜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60.7%和4.6%。受旱灾影响,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产33.9%,其中玉米减产38.7%,稻谷减产40.3%。 全年林业增加值195万元,比上年增长14.0%。 全年畜牧业增加值13187万元,比上年增长15.3%。猪、牛出栏数继续增长,肉类总产量4809吨,比上年增长1.3%。禽蛋产量有所下降,比上年减少23.6%。 全年渔业增加值211万元,比上年减少1.4%。水产品产量142吨,比上年减少2.1%。 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1160公顷(17400亩),比上年减少16.7%。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115381千瓦,比上年增长12.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97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轻工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40.5%;重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增长26.1%。 主要工业行业中,除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外,各行业均呈现正增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增势较为明显,分别比上年增长1.2倍、74.8%、60.2%和36.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水泥、粗钢和钢材分别比上年增长1.1倍、49.7%、32.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盈亏相抵后亏损2.55亿元,比去年减亏0.79亿元。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46.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工程结算收入32.90亿元,比上年增长38.9%;房屋施工面积81.20万平方米,下降25.8%;房屋竣工面积10.19万平方米,下降8.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77万平方米,增长1.1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98亿元,比上年增长78.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倍,更新改造投资18.81亿元,增长3.6%,房地产开发投资22.25亿元,增长64.4%;其他投资25.76亿元,增长28.5%;工业投资54.0亿元,增长1.4倍。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6亿元,增长13.0%。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额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商品零售额21.46亿元,增长21.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5%,在监测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中,除交通和通讯类价格比上年下降0.6%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食品价格上升幅度最大,达13.2%。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5.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5.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4%。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33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公里。民用车辆拥有量增加,其中运营客车222辆;货车2047辆,增加202辆。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7173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6097万元,增长11.0%;邮政业务总量1076万元,增长22.7%。互联网、移动电话用户较快增长,固定电话用户稳步增长。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13.01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47亿元,增长40.1%。一般预算支出9.29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气象等方面支出增长幅度较大。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3.73亿元,比上年增长7.8%。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7.24亿元,比年初增加6.52亿元,同比多增21.49亿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84.63亿元,比年初增加16.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7.12亿元,比年初增加9.95亿元,同比多增24.29亿元。 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3783万元,比上年增长45.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278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6.6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5%。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继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4002人,比上年增长28.2%。 获得2009-201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全年实施了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其中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3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2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3项、区级科技计划项目32项。区应用技术研发资金安排1210万元,占本级财政决算支出2.01%。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5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贵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全年专利申请量285项,专利授权量123项。 九、文化、出版、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拥有民俗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电视台1座。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08万户,比上年增长22.1%,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20万户,增长11.1%;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100%和95.1%。全年共出版区级报纸147期,比上年增加2期。 年末,全区卫生机构1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生殖保健中心(站)5个。全区卫生机构床位数1319张,卫生技术人员163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22人、注册护士72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