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弥勒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9 红河州弥勒县统计局

弥勒县统计局

2012年3月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谋划各项工作的关键之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弥勒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不断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改善民生,全力以赴,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全县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顺利完成了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据初步测算,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9亿元,增长7.9%;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9.8亿元,增长11.8%,拉动GDP增长9.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增长14.2%,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2%。三次产业结构为8.2:77.3:14.5。

二、农业

全县紧紧围绕有关“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突出农民增收主题,狠抓政策落实,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全县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26.6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农业产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林业产值0.3亿元,比上年增长0.3%;畜牧业产值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9.7%;渔业产值0.4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亿元万元,比上年增长4.7%。

水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县水产品产量3782吨,比上年增长7.2%。农村用电量1054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3%。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12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5.5亿元,增长14%,其中:烟草制品业实现增加值101.1亿元,增长13.1%。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产值136.4亿元,增长13.7%;重工业完成产值36.7亿元,增长31.8%;股份制经济完成产值171.9亿元,增长17.1%。

全县2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利税1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实现利润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加大工作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发挥着对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7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2%。

从投资渠道看:城镇投资66.7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房地产完成投资8.5亿元,比上年增长37.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亿元,比上年下降70.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6.3亿元,比上年增长42.2%。

五、商业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城镇零售额实现19.2亿元,比上年增长20.6%;乡村零售额实现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21.1%、17.6%。从经济成份看:公有经济,非公有经济分别增长24.7%、17.5%。

六、交通、电信和旅游

2011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894.7公里。年末全县机动车保有量达10.2万辆,其中:摩托车7.3万辆。大型汽车0.3万辆,小型汽车2.1万辆。

2011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33.5万户,同比增长17.5%。固定电话用户达2万户,同比下降46%。

2011年旅游业运行良好。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4909人次,增长11.77%,旅游外汇收入252.56万美元,增长20.2%;国内游客209.48万人次,增长10.0%;旅游总收入达9.63亿元,增长29.02%。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2011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亿,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增值税收入1亿元增长16.6%营业税收入1.9亿元,增长26.8%。一般预算支出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金融信贷稳步发展。201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1.3亿元,增长15.9%。其中:储蓄存款59.9亿元,增长18.3%。各项贷款余额72.2亿元,增长16%,其中:短期贷款24.3亿元,增长9.1%;中长期贷款47.5亿元,增长18.9%。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2011年,全县完成保险收入1.64亿元,比上年增长9.3%,支付赔付金额4765万元,比上年增长4.7%。

八、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9所,在校生3.1万人。小学86所,在校生4.4万人。幼儿园48所,在园幼儿1.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2%。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共有文化站1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5.4%,电视人口覆盖率95.9%。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全县医疗卫生机构326个,其中:医院10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12个。实有床位2147张,千人拥有床位3.96张,卫生技术人员1367人,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52人。村卫生室134个,乡村医生376人,卫生员4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合农民达44万人,参合率达96.4%。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156118户,户籍总人口为525570人,全县出生人口4451人,出生率为8.61‰,死亡人口2660人,死亡率为5.15‰,自然增长率为3.47‰,人口密度131.3人/平方公里。

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500元,比上年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85元,比上年增长16.5%。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0.4万人,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

年末全县有3.2万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全年收缴养老保险金额2.1亿元,支付养老保险金额1.2亿元。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为3.1万人,收缴医疗保险金额1.7亿元,支付医疗保险金额0.6亿元。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为0.1万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职工有330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为1.8万人。

年末全县拥有收养性福利机构2个。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0.7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达0.14亿元。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1.2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达0.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