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理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理县统计局 二00八年三月一十五日 2007年,理县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巩固一产,做大二产,提升三产”和“依托一条走廊,够建三大基地”的发展思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一、综合 以“巩固一产,提升三产”为富民手段,以“做大二产”为强县途径,综合实力明县增强。经州统计局审定,初步核算,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当年价)6331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20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0630万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15060万元,增长14.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9%、60.6%、34.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245元,比上年增加2050元,增长12%。 从产业结构分析,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1.5:65.2:23.3调整为12:64.2:23.8,第一产业比重提高了4.3个百分点,二产业下降3.1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0.3个百个点。 民营经济日趋活跃。新增内资企业化户,注册资金1.2亿元;新增私营企业8户,注册资金1.1亿元。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154万元(现价),增长15.6%(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民营增加值3284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民营增加值17628万元,增长18.5%;第三产业民营增加值5242万元,增长13.4%。民营经济占全县国民经济总量达41.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7%。 二、农业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富民惠民深入人心,“十大惠民行动”扎实推进。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45万元,增长24.3%。年末全县实有农耕地面积2558公顷,与上年持平。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粮食作物播面1710公顷,增1.8%。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0公顷,减34.6%;玉米1259公顷,增长4.1%;马铃薯264公顷,32.2%;油料作物11公顷,减49.3%;经济作物播面11公顷;蔬菜播面1401公顷,增4%。 种植业实现恢复性增产。全年粮食产量7842吨,比上年增845吨,增长12.1%,基本恢复到正常年景的生产水平。其中,小春粮食产量391吨,大春粮食产量7451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0吨,减45.9%;蔬菜产量79800吨,增33.7%。 养殖业发展稳中发展。年末各类牲畜存栏66932头(匹、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419吨,增长3.4%。猪肉产量1712吨;增长1.7,牛、羊肉产量628吨,增长6.3%。禽肉产量61吨,增长7%;禽蛋产量32吨,增长3.2%;奶产量28吨,减14.3%。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着。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全年完成人工造林总面积267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2129公顷,其中:本年新封867公顷;森林管护151亩;巩固退耕还林2.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平方公里;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区面积1607百公顷,生态进一步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42.1%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7年,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6处,安装输水管道183千米,维修渠道1.9千米,建成三级提灌一座,新建蓄水池500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公顷,恢复灌溉面积67公顷,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03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千瓦。 四、工业 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紧紧扭住水电能源这一“牛鼻子”,工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7841万元,比上年增1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7022万元,增长13.0%。主要工业产品铁合金8165吨,发电量122712万度,铝锭1067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户,盈利企业8户,亏损企业3户。实现利税10598万元,减24.9%;盈利企业盈利额7137万元,减30.6%;亏损企业亏损额584万元,同比增82.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6553万元,减少34.2%。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势继续强劲。2007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55577万元,比上年增长11.4%。 从管理渠道分析,基本建设投资151681万元,增12%;从行业投资分析,农林牧渔业投资586万元,电力行业投资142156万元,交通邮电通讯业投资2233万元,农村投资3896万元。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杂谷脑河流域狮子坪龙头水电站、古城电站、薛城电站项目完成投资117434万元,薛城电站于2007年底投产开机运行。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总体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30万元,比上年增长26.7%。城乡消费市场同步发展,其中县的零售额6359万元,增长28.6%;县以下的零售额4871万元,增长24.3%。 从经济类型看,全年国有经济实现零售553万元,增长2.0%;集体经济实现零售380万元,增长12.4%;个体经济实现零售10273万元,增长29.3%;其他经济零售24万元,减29.4%。非公有制经济在流通消费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各行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明显提速。批发业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327元,增长30.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903万元,增长17.9%。 七、财政、金融 财政保障支撑有力。2007年,县本级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01万元,比上年实际增加收入602万元,同口径增长28.7%。其中:增值税、营业税完成1783万元,企业所得税收入105万元,耕地占用税40万元,其他收入53万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941万元,比上年增支4201万元,同口径增长28.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806万元,教育支出3638万元,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支出2219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086万元,其他支出1352万元。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7121万元,比年初增长26.8%;各项贷款余额达29904万元,比年初增62.4%。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016万元,增9.2%;居民人均储蓄5355元,增203元。 八、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业 交通基础进一步改善2007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27公里,13个乡镇通公路。已经建成了农村交通客运站8个,2007年建了1个(下孟),17个村实施农村道路“通达工程”,新修及改扩建农村公路81.3公里。交通系统完成货物周转量2268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057万人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