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理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6 阿坝州理县统计局

二OO六年,理县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县总体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理县,为打造全国藏区第一州模范县宏伟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综合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54522万元(当年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68万元,减少0.1%;第二产业增加值35558万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12696万元,增长15.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195元,比上年增加1360元,增长7.0%。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54522万元(当年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68万元,减少0.1%;第二产业增加值35558万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12696万元,增长15.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195元,比上年增加1360元,增长7.0%。

从产业结构分析,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5;65.2;23.3:与2005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二产业增加2.0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0.1个百个点。

民营经济增势强劲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317万元(现价),增长12.6%(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民营增加值2706万元;第二产业民营增加值14152万元;第三产业民营增加值4459万元。民营经济占全县国民经济总量达39.1%。

二、行政区划与人口

理县行政区域面积4318平方公里,辖4镇、9乡,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81个村民委员会。2065年末,全县总人口44462人,其中:藏族22087人,羌族14137人,汉族797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2‰,全县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7.9%(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三、农业

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90万元,减0.1%。2006年末,全县实有农耕地面积2558公顷,与上年持平%。粮食作物播面1680公顷,增3.1%;经济作物播面22公顷;蔬菜播面1347公顷,增6.9%。主要农产品生产粮食总产量6997吨,油料产量37吨,水果产量1512吨,蔬菜产量61291吨。年末各类牲畜存栏65236头(只),出栏25346头(只),肉类总产量2340吨。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着全年完成人工造林总面积243公顷,年末实有新封山(沙)育林面积6612公顷,其中:本年新封2135公顷,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区面积1607百公顷,生态进一步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42.1%

四、工业

工业增长再攀并新高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4458万元,比上年增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906万元,增长3.7%。主要工业产品铁合金6705吨,发电量129264万度,铝锭1023吨。

工业经济效益提升。1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企业5户,亏损企业6户。实现利税14116万元,增25.6%;盈利企业盈利额10284万元,增36.8%;亏损企业亏损额320万元,同比减65.0%;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9964万元,增长51.0%。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继续增势强劲2006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39670万元,比上年增长55.7%。

从管理渠道分析,基本建设投资135670万元,增52.8%;从行业投资分析,农林牧渔业投资512万元,电力行业投资131024万元,交通邮电通讯业投资1304万元。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总体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62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县的消费品零售额4944万元;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3918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在流通消费市场发挥重要作用,全年国有经济实现零售542万元,集体经济实现零售338万元,个体经济实现零售7948万元,其他经济零售34万元。

全年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62万元,增长38.2%。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增幅明显2006年,县本级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99万元,比上年实际增加收入237万元,同口径增长12.7%。其中:增值税、营业税完成1216万元,企业所得税收入48万元,耕地占用税77万元,其他各项收入完成758万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740万元,比上年增支1786万元,同口径增长13.8%。其中:农村生产性支出797万元,专项及其他支出2075万元,各项事业行政经费支出8552万元。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45041万元,比年初增长5.6%;各项贷款余额达18410万元,比年初增4.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906万元,增5.5%;居民人均储蓄5152元,增257元。

八、交通运输业

交通通讯基础进一步改善2006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27公里,13个乡镇通公路,交通系统完成货物周转量2350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3699万人公里。

九、文化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得到大力发展坚持科教兴县,认真实施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巩固“两基”成果,连续四年通过复查评估。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6.5%,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2006年,全县有普通中学校4所,在校生2098人,专任教师342人;有普通小学校83所(含村小),在校生4052人,专任教师178人;幼儿园1所。当年升入大学人数109人,大学入学率72.0%。

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19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89人,病床208张,每千人拥有医生数4.3个。

十、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不断扩大,2006年末,全县实有单位从业人员数3898,从业人员报酬总额6118万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国有单位工资总额2952万元,减少5.6%。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5768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2047元,增加263元,从农民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673元,家庭经营收入1729元,财产转移性收入195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63元,其中食品支出757元。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9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689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717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810人,发放资金145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