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东营市河口区统计局 2011年4月2日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全面落实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转方式调结构、保障改善民生三项战略任务,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全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人均GDP达到13.76万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07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79.6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52.6亿元,增长14.6%。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7.2:56.6:36.2调整为6.4:56.4:37.2,服务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8170人,增长3.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1545元,增长4.5%。全区新增就业岗位安置人数2667人,其中失业职工再就业947人,就业困难群体299人。完成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人数196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562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13人。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产值稳定增长。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18亿元,增长6.8%。其中农业总产值5.85亿元,增长7.6%;林业总产值0.47亿元,增长4.0%;牧业总产值3.24亿元,增长11.0%;渔业总产值7.02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61亿元,增长4.3%。 粮食产量降低。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4万亩,粮食总产量1.42万吨,下降14.4%;单产335.8公斤/亩。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92万亩,夏粮总产量0.63万吨,单产326.9公斤/亩;秋粮播种面积2.32万亩,秋粮总产量0.79万吨,单产343.1公斤/亩。棉花面积28.76万亩,总产量1.56万吨(皮棉);蔬菜总产量0.49万吨,水果总产量2.99万吨。 林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新增片林1.8万亩。其中,防护林1.7万亩,经济林0.1万亩。完善农田林网10万亩,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绿化4.7公里,新建沿海防林基干林带土方及建筑物工程4.03公里。建设3万亩黄河口冬枣品牌基地、100亩精品区、2000亩示范区,新建、修缮冬枣、葡萄及其他杂果大棚20个,植树12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15%。 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畜牧业成为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农业支柱产业,全区新建各类养殖小区40处,累计建设246处,其中特色养殖23处、肉鸡35处、肉鸭45处、生猪76处、肉牛12处、奶牛8处。通过小区养殖和规模生产发展,全区基本形成了肉禽、生猪、草畜禽等三个养殖板块。全区生猪、肉禽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65%和90%以上,申请生猪产地无公害产品认证5个,发展畜禽养殖合作社4家、协会2个。全区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达到17.4万头、1.77万头、22.4万只和507.74万只。肉蛋奶总产量3.96万吨,增长13%。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区水产养殖面积50万亩,比上年增长4%。全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2.2万吨,比上年增长8.9%,其中养殖产量10.5万吨、捕捞产量1.7万吨。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着提高,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15万亩,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9个。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服务能力提高,农机总动力2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完成总产值39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实现工业增加值83.2亿元,增长27.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7.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0.32%,比年初提高3.6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总产值53.99亿元,增长41.8%;重工业总产值337.2亿元,增长38.3%;轻重工业结构比例13.8:86.2。 工业经济效益总体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90.52亿元,增长43.9%;利税43.93亿元,增长57.9%;利润23.62亿元,增长47.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584.19,总资产贡献率28.24%,资产负债率62.6%,流动资产周转率5.2次/年,全员劳动生产率56.35万元/人,产品销售率99.78%。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区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1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88万平方米,增长7.4%;竣工面积2.28万平方米,下降19.7%;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72亿元,增长7.9%。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适度扩张。在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跨上新台阶,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城镇投资141亿元,增长38.8%;农村投资20.5亿元,下降1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37亿元,增长60.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8.05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7.08亿元,增长34.3%,快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35.34%,比上年提高4.24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全年完成投资4.11亿元,比上年下降24.8%,房屋竣工面积47.1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1.08亿元。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2.15亿元,增长18.5%;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02亿元,增长19.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20.99亿元,增长18.0%;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5.18亿元,增长21.6%。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38.9%,纺织服装鞋帽类增长139.8%,家电类增长113.9%,金银珠宝类增长275.0%,家具类增长18.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6.4%。 对外贸易实现强劲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621万美元,增长70.9%。其中,出口4132万美元,增长41.0%;进口2489万美元,增长163.4%。从重点产品出口情况看,出口增长的产品主要有塑料制品、化工产品、石油装备。塑料制品出口1027万美元,增长15.0%;化工产品出口380万美元,增长544.1%;石油装备出口205万美元,增长75.2%。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资1592万美元,增长26.9%。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道路货运总量721.5万吨,增长8.9%;货运周转量77050万吨公里,增长12.3%;道路客运量143万人次,增长7.6%;客运周转量8880万人公里,增长12.3%。年末全区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981.93公里,其中干线公路里程127.7公里,省道、县道、乡道及专用公路里程分别为207.61公里、57.2公里、193.19公里和612.7公里,村道里程783.54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