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8-06 上海市杨浦区统计局

市政维护。全年投入道路养护1380万元,保养车行道44189平方米,人行道33090平方米,道路完好率93.4%,疏通管道总长31791千米。

八、科技

科技园区。全区已建成14家科技园区,17家都市型园区和13家创意园区,其中国家级科技园区5家(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区,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区,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区,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国家级孵化器1家(上海杨浦国家高新技术创业中心)。

全年共引进企业1134家,比上年增长7.2%,新增注册资金39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注册资金500万以上的企业为121家。科技园完成区级地方税达到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7.4%。

科技企业。全区科技企业总数5077家,比上年增长21.4%,其中1家企业被评为市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企业被评为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家企业成功纳入到2011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37家。

知识产权。全年共完成技术合同认定1042份;完成合同交易金额29.8亿元。全年专利申请数为6042件,比上年增长28.8%,申请量列全市第3位。其中发明专利数3082件,占总申请数的51%,增长10.1%(2007年—2011年区专利申请数及发明专利数所占比重见图6)。

科技产业化项目。全年完成40项,其中,火炬计划项目7项,重点新产品2项,成果转化31项。获得上海市科技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立项51项。

九、教育

教育机构。全区共有中小学97个,其中中学53个,小学44个;特殊教育机构2所,工读1所,职业学校(含中专)9所。共有在校学生数73840人;教职工8151人,其中专任教师6239人。学生人数中,高中阶段学生11561人,比上年下降4.5%;初中阶段学生23022人,比上年下降2.4%;小学阶段学生26769人,比上年增长0.9%。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占79.5%,中学高级教师占11.6%。

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8所本区主要普通高校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2481人,比上年增长0.8%,其中在校本专科生80558人,下降1.4%,在校研究生41923人,增长5.1%。教职工18698人,比上年增长1.7%,其中专任教师9633人,增长2.2%。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占53.8%,研究生学历占81.7%(各级各类学校情况见表5)。

升学率。2011年高中阶段普及率达95.8%以上,普高入学率达到64.9%;本区应届毕业生高考录取率98.1%;中考合格率99.9%。

十、文化、卫生及体育

文化事业。全区共有电影放映单位5个,座位数5523个,年内放映场次4.6万次,观众228万人次,另有流动放映队1支;街道、镇达标的文化中心共12家,总面积达5.39万平方米;区内文化馆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2个,剧团1个;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0.74万平方米,座位数619个,藏书86.96万册,年内外借书卡1.78万张;街道图书馆12个,藏书30.5万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完成43.47万户,整转率达93.2%。

卫生事业。全区现有公立卫生机构27所(包括部队医院),民办医疗机构26所。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中,部队医疗机构2所(三级综合1所,三级专科1所),地方卫生机构25所,其中,地方医疗机构21所。地方医疗机构中,三级综合性医院2所,三级专科医院1所,二级综合性医院4所,二级专科医院3所。全年三级医院完成门急诊778.70万人次、住院病人23.54万人次、手术11.59万人次;区属医院完成门急诊683.66万人次、住院病人4.38万人次、手术0.59万人次,病房周转率15.63次,使用率110.2%。

全区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1267人,其中执业医师3764人(卫生机构情况见表6)。区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人。实际开放床位9994张。市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42岁,婴儿死亡率4.36‰。

体育事业。全区现有公共体育场馆(包括非标场地)82个,体育场地占地面积25.26平方米,场地面积24.76平方米。全年新建1个体育公园,1个社区公共活动场,15个小区健身点,10条健身步道,配建2个社区百姓健身房。目前已有健身苑点436个,健身器材4180件,健身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推进体教结合工作,现有市体育传统学校15所、区体育传统学校37所,现有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3所,列全市首位。

区内3名运动员出征上海世游赛,取得1枚银牌和1枚铜牌的佳绩,2名运动员在深圳第26届世界大运会上夺得游泳项目3枚金牌,一批运动员在全国射击等大赛上争金夺银,后备人才年输送率达5.8%。

十一、人口

常住人口。全区共有常住人口132.43万人,比上年增加1.11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28.07万人,增加0.54万人。

户籍人口。全区共有户籍人口109.23万人,比上年增加0.07万人,户籍人口总户数38.00万户,平均每户2.87人;年内户籍人口出生6912人,人口出生率为6.33‰,死亡8836人,死亡率8.09‰,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6‰(2007年-2011年区户籍人口情况请见图8)。

十二、就业、旧改和社会保障

就业。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6647人,比上年减少1126人;推进外来从业人员纳入城保工作,全年已有10.9万人纳入城保,享受高龄纳保7282人,享受帮困补助政策38424人;累计认定就业困难人员1670人,安置就业率达100%;工资集体协商覆盖人数达8.5万人。

推动大学生就业,年内联合高校、园区、企业举办35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推出岗位2万多个,吸引近10万余名大学生进场应聘;推进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开发勤工岗位2181个,上岗3010人次,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在区内4个公益性职介所和12个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大学生就业服务专窗”,推荐成功1038人次。

全年扶持创业人数635人;年内现有创业见习基地22个,青年参加职业见习2164人,见习后就业率达70.5%,培训各类人员2.5万人。

年内办理大龄失业人员就业岗位补贴16.24万人次,补贴金额10069.87万元,社会保险费补贴7.65万人次,补贴金额3803.47万元。年内全区“万、千、百”就业项目现有从业人员6855人,其中,“双困”人员2800人。

组织实施“3310”引才计划,全力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区域内集聚中央“千人计划”人才52名(其中创业类7名),有58个海外人才创业项目入围“3310”计划资助范围。有41家企业90名引进人才通过评审。重点企业引进优秀人才14名、办理居住证207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