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迎泽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05 太原市迎泽区统计局

迎泽区统计局

(2008年3月20日)

2007年是迎泽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是全面推进“三区”建设的关键之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省城的中心商务区、历史文化区和休闲旅游区的总目标,以争当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生态园林化城区、建设和谐宜居人性化城区”五个样板为工作标准和动力,大力实施“三产立区、商贸兴区、民营强区”的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向又好又快的方向迈进,社会事业得以全面进步。

一、综合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有力拉动下,全区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测算,2007年全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99767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2%,提高3.2个百分点,增速创历史新高。经济总量增加24356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453万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302968万元,增长14.5%;第三产业1693255万元,增长11.8%。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0.1:15.2:84.7,第三产业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9.1%,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9%,拉动GDP增长9.9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正在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大。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16.1%,拉动GDP增长2.0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49.8%,拉动GDP增长6.1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7年按照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区粮食总产量343吨,下降14.9%;禽蛋产量98吨,增长8%。肉产量397吨,增长1%。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41800万元,增长10.5%;增加值51100万元,增长10.8%;营业收入170000万元,增长11.1%;上交税金3350万元,增长7.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09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10460万元,增长8.1%;实现工业增加值184633万元,增长6.3%;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04340万元,增长11.3%,产销率达98.5%。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年销售收入达291649万元,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3691万元,增长11.5%。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产值完成1101265万元,增长21.2%;房屋施工面积3771575平方米。建筑企业效益有所提高。按施工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27.69万元/人,增长15.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9117万元,增长22.6%。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206278万元,增长48.5%;房地产开发投资242722万元,增长28.4%。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更趋合理。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36112万元,增长5.3%;第三产业投资413005万元,增长29.6%。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加快,第三产业的投资占全部投资的92%。

五、贸易财政

以三产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加快中心商务区建设。改造升级传统商贸业,打造省城一流的商贸中心。柳巷商贸圈和朝阳商贸带两大传统商贸中心的档次质量继续增强,精心发展特色商业街,形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街区,进一步提升现有特色商业街的档次和品味。零售市场继续优化,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61140万元,增长20.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095246万元,增长22.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60282万元,增长3.8%。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98017万元,增长26.3%;一般预算收入44607万元,比上年增长17.2%。财政收入的持续增加,为全区支持三农、调整结构、节能减排、促进教育、卫生、科技、社会保障等社会薄弱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六、城市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城市面貌持续改观。年内配合市政府完成了迎泽大街改造和19条微循环道路、青年路、南内环街改造。并对19条微循环道路粉饰建筑立面,整饰围栏围墙和沿街商店门头牌匾,打造了桃园南路、劲松路、滨河东路等精品街道和景观亮点。绿化工作取得进展,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7.9%,绿地率达20.4%,人均公共绿地达5.39平方米/人。

七、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区共有9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0113人;本年招生3706人,毕业生2657人,有专任教师506人。小学38所,在校生38235人,本年招生5852人,毕业生6439人,专任教师1957人。幼儿园53所,在园儿童9692人,专任教师77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五年巩固率达100%。初中三年保留率98.8%。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认真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面推进文体事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太原和谐迎泽双塔白云文化旅游节暨第二十三届牡丹艺术节,开展了“迎煤博、促和谐、铸文明”文化系列活动。全区公共体育场馆面积达1.06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标率78.5%。

医疗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全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26所,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3.5张。每千人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1人。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率达99.4%。

八、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地区耕地保有量为1.77万亩。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新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1.85平方公里,总面积达7.85平方公里。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7.3%,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上升8%,大气综合污染指数2.9%。

九、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2007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全区总人口483278人,出生率为7.15‰,下降0.08个千分点;死亡率4.00‰,提高0.9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3.15‰,下降1.04个千分点。城镇化率98.0%。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全区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3338元/人,增长15.7%。其中:事业单位人均25725元/人,增长11.9%,机关单位人均34535元/人,增长3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93元/人,首次突破6000元,增长17.5%。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82%,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达2.6%,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开发就业岗位28581个,安置1159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4050”失业人员再就业21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