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澄海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9-21 汕头市澄海区统计局

澄海区统计局

(二O一0年九月十八日)

2009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实施调控政策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突出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一、综合

全区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4580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722万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154781万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653077万元,增长11.8%。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10.0:57.5:32.5调整为9.8:57.6:32.6,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增长不快。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071元,比上年增长9.7%。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仍然依靠传统型的生产工艺,缺乏现代管理技术。支柱产业科技投入不足,,影响技术更新改造企业转型升级;有效投资不足,经济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新农村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二、农业

2009年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48379万元,比上年增长4.5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上市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吸纳大量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214622万元,比上年增长11.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009677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57.72%,比增15.8%。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108532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55.30%,比上年增长11.5%。49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911686万元,增长21.57%。

工业经济规模进一步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3家,实现利税总额218620万元,比上年增长0.9%;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60.86%,比上年下降1.9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全区资质内建筑业总产值63403万元,比上年增长6.69%。全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0.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76%;竣工面积107.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5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9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3335万元,比上年增长23.09%。民资投入加大,特别是民企的资本积累雄厚,扩大再生产投入活跃。协调解决重点工程宜华木业城二期工程和奥飞动漫文化产业基地项目的用地,现已进入施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澄江公路拓宽改造和益民路东延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有效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房地产市场销售活跃,房价上涨幅度较大,实现开发一片销售一片的良好销售市场。全年房地产投资额达87546万元,比上年增长47.86%;商品房施工面积108.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7.51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0.21%和18.66%,商品房竣工面积51.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6.67%。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持续稳步发展。

全区邮电通信业务实现稳步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8862万元,比上年增长6.91%。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220701户,其中农村用户137104户;移动电话用户65.4万户,平均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89部,宽带上网用户达80040户,比上年增长21.2%。

六、国内贸易

经济整体回暖和“家电下乡”、个人消费贷款等各项措施,促进消费市场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4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8.0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677498万元,增长16.92%,住宿和餐饮业46957万元,增长37.67%。国家各项“促内需”措施带动了家电市场、汽车市场的繁荣,共同拉动城乡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农民消费潜力的释放支撑了消费市场的畅旺。从城乡区域看,农村消费总额再次超过城区,城区消费品零售总额324420万元,增长15.96%;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00035万元,增长19.84%。全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城乡集贸市场25个,交易额超亿元的市场3个,集市贸易成交额211417万元,比上年增长0.88%。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出口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2009年全区进出口总额1079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3%。进口总额12431万美元,增长14.84%。出口总额95503万美元,增长3.32%。出口商品以传统商品为主,其中,玩具礼品出口40430万美元,增长14.7%,纺织服装出口13896万美元,下降3.8%,木制品出口29048万美元,增长12.4%,玩具出口增长快,块头大。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84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01%。全年新办三资企业项目数2个,比上年增加1个,合同利用外资总额538.4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0.92%。

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区名胜风景区8个,资源区4个,文物保护区4个,2009年旅游总人数1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6%;实现旅游总收入7.99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八、金融业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快速增长。2009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69421万元,比年初增加397620万元,增长20.1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884333万元,比年初增加257684万元,增长15.84%;各项贷款余额603124万元,比年初增加136814万元,增长29.34%。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39项,其中省级15项,汕头市级24项。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692件,比上年增长13.2%;专利授权量1441件。2009年我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9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2009年,全区现有幼儿园182所,在园幼儿30995人;小学110所,在校学生5971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9%;普通中学29所,在校学生5964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特殊教育在校学生数278人,其中在中小学随班就读学生262人。

推进文化大区建设。全区现有文化馆、博物馆、艺术表演团、县级公共图书馆各1个;启动在旧址重建新博物馆工程,区、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加快;广播电台、转播电台和电视台各1座,各镇都建立有线电视站。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城乡公共卫生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区华侨医院住院大楼建成投入使用。2009年末,全区医院3个,卫生院11个,床位1195张;卫生技术人员1174人,其中执业医师327人,执业助理医师127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农村镇级卫生院和村级医疗站全面履盖。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顺利全面铺开,已向城镇居民推开。